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8章 輕重主次,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象一直是影響戰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過去的戰爭中,僅次於地理。
雖然隨著技術進步,氣象對戰爭的影響一直在降低,但是當今的技術手段,仍然無法完全消除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事實上,越是先進的武器,越容易受氣象的干擾,甚至因為惡劣氣象而無法正常使用。
比如在波沙灣戰爭當中,沙塵暴就讓聯軍空中打擊的效率降低了六成以上,還嚴重限制了鐳射制導彈藥的使用範圍。
當然,嚴寒產生的影響同樣突出。
雖然在吸取了第二次全球大戰的教訓之後,各國都很重視在高緯度地區的作戰能力,比如西駱沙堅持為T-80系列主戰坦克配備燃氣輪機,與燃氣輪機的冷啟動效能更好,更適合在嚴寒環境下工作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受技術限制,裝甲部隊在嚴寒環境下的作戰效率依然好不到哪裡去。
不說別的,除了少數幾個型號的主戰坦克之外,其他戰車全都使用柴油機。
再說,燃氣輪機的巨大油耗,抵消了冷啟動效能因為不需要熱車而帶來的好處。
此外,嚴寒產生的影響,不是說有了好的裝備就能忽略。
比如,積雪對道路與鐵路交通產生的影響就沒辦法忽視,而且嚴重的時候會導致交通線癱瘓。
正是如此,在10月初降下了第一場大雪之後,大陸戰場的局勢就漸漸穩定了下來。
不管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比如提供禦寒的衣物,為營房安裝取暖裝置。
當然,氣象產生的影響,不止有壞的一面,同樣有好的一面。
放眼整個戰場,氣象因素其實對帝國更加有利。
道理就是,帝國陸軍能利用各戰場的氣象變化打時間差,以此來解決,至少是大幅度緩解兵力不足造成的問題。
不要忘了,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帝國都面臨兩線,甚至多線作戰的難題。
即便在地面戰場上,也要面對來自多個方向的勁敵。
可問題是,哪怕能夠從論議兩院獲得充足軍費,也不可能在和平時期保持能打贏全球大戰的常備軍事力量。
也就是說,在大戰時期,肯定會在完成軍事動員之前遇到兵力不足的問題。
指望透過戰爭動員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顯然不現實。
正是如此,帝國的總體戰略,在初期是以防禦為主,透過防禦爭取獲得完成軍事動員的時間。
不過,這並非全部。
利用跟地理息息相關的氣象,也是主要的應對手段之一。
這裡,關鍵其實就是面向西陸集團的大陸戰場,以及面向梵羅國的南方次大陸戰場,在氣象上存在巨大的差別。
大陸戰場在巨大陸腹地,是典型的高緯度地區,特點是冬季非常寒冷。
相對而言,南方次大陸屬於熱帶季風,一年的氣溫變化並不明顯,主要的季節標誌是降雨量。
關鍵就是,大陸戰場的冬季,跟南方次大陸的旱季高度吻合。
在大體上,從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就是南方次大陸的旱季。
因為降水減少,河流的水位降低,所以在河網密佈的岡伽羅平原,旱季更加適合大兵團作戰。
嚴格的說,也只能在旱季發起大規模作戰行動。
隨著雨季到來,特別是連續下了幾場暴雨,河流的水位暴漲,不管多麼厲害的部隊都肯定是寸步難行。
正是如此,之前的兩次南方次大陸戰爭都是在年底打響,並且在幾個月後,也就是雨季到來之前結束。
要說的話,也就是受此影響,巴鐵當局才會如此的鬆懈。
畢竟,跟前兩次南方次大陸戰爭相比,因為有梁夏帝國撐腰,所以雙方在戰略層面的態勢發生了逆轉。按照巴鐵當局的判斷,梵羅國受總體軍事實力的限制,未必敢於在旱季剛剛到來的10月發動進攻。出於更加長遠的考慮,特別是在進攻失利之後的防禦作戰,更有可能把發起進攻的時間安排在年底,甚至明年的年初,確保在總體局勢不利的情況下,能夠依靠雨季的充沛降水,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就算守不住德城,也有很大的把握守住至關重要的岡伽羅平原。
要說的話,就連丁鎮南都有類似觀點。
當然,對帝國軍隊來說,大陸戰場的冬季與南方次大陸戰場的旱季基本上同步,絕對算得上戰略優勢。
說是“天時”也沒有錯。
往簡單說,從10月份開始,帝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