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6章 統帥之才,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了晚飯之後,林世平沒有急著離開。

周湧濤留他吃晚飯,顯然不止是一頓晚飯,還有一些事情要跟林世平商量。

其實,也就是林世平開始提到的,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雖然大戰剛剛爆發,波沙灣那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丁鎮南等年輕軍官的才能已經得到證明。

這裡,要不要重點培養年輕軍官,還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帝國有沒有希望在第三次全球大戰中大獲全勝?

當然,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在波伊戰爭結束前,帝國上下就只有一個目的:在20年的“休戰期”結束後,打贏下一場全球大戰。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第三次全球大戰很快就會爆發。

甚至有部分人覺得,根本沒有20年的休戰期,第三次全球大戰將在10年之後爆發,最多15年。

理由就是:紐蘭共和國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

只要紐蘭共和國集中全力搞軍事建設,並且跟迢曼帝國沆瀣一氣,就肯定能在10年之後挑戰梁夏帝國的全球霸權。

只是,大家都相信,帝國肯定能贏得第三次全球大戰的勝利。

其實,這很好理解。

在波伊戰爭前,梁夏帝國在各個方面都是獨步全球,不但超越了所有競爭對手,還有碾壓級別的優勢。

要說的話,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加起來都比不上樑夏帝國。

波伊戰爭把梁夏帝國推下了神壇。

當然,從事後的角度看,梁夏帝國在戰後的實力確實存在很大的水分,可以說是戰勝國身份所致。

就像是被吹脹了的氣球。

波伊戰爭之後,梁夏帝國上下都開始反省。

討論得最多的問題,還是第三次全球大戰,爭論焦點依然是能否取得全面勝利,只不過更加理智。

說得更加直接一些,在波伊戰爭之後,帝國上下就開始反思打全球大戰的思想。

在此之前,大家都相信,憑藉帝國的強大實力,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能夠透過一次規模巨大的全球戰爭來擊敗所有敵人,獲得全面的勝利,之前兩次沒打贏,都是因為準備工作不充分。

結果就是,帝國上下都在積極的為大戰做準備。

反思之後,從帝國高層開始,逐漸認識到,透過全球大戰來擊敗所有對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周湧濤住進首輔官邸之後,這種認識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

關鍵就是:全球大戰其實是在拼消耗,沒有哪個參戰國能夠從中獲得好處,最後都會是輸家。

哪怕是戰勝國,也會因為慘重的損失,成為戰爭的輸家。

這個問題,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後體現得非常明顯。

雖然梁夏帝國是戰勝國,取得的輝煌勝利有目共睹,但是在大戰結束之後,梁夏帝國跟迢曼帝國分道揚鑣,隨後就陷入了直接對抗的窘境,並沒有因為取得大戰勝利而獲得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大戰結束之後,梁夏帝國還要幫助眾多的國家進行戰後重建。

哪怕從長遠看,特別是控制了波沙灣,金元跟石油掛鉤,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都給帝國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可是隻要第三次全球大戰不可避免,這些所謂的好處就全都是鏡花水月。

可見,帝國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獲得的好處,全都是不確定的。

正是如此,帝國高層在最近幾年,一直在討論,是否有打全球大戰的必要。

要說的話,在能不能透過全球大戰獲得實質性利益的問題上,帝國高層基本上已經達成一致。

現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除了全球大戰之外,還有別的手段嗎?

當然,這種戰略層面的問題,僅限於高層。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丁鎮南提出了那套有名的軍事理論,並且引起了周湧濤等帝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關鍵就是,丁鎮南提出的軍事理論解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不是說按照速決戰的思路打全球大戰,而這套軍事理論,從戰術層面否決了全球大戰的價值。

或者說是證明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不管帝國怎麼努力,都無法打贏全球大戰!

嚴格的說,梁夏帝國並沒有取得第二次全球大戰的絕對勝利,因為大戰結束時,紐蘭共和國沒有戰敗投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

姓姓姓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