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3章 負重前行,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如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全都用大型民航客機充當平臺,航程均超過1萬千米。在戰爭時期,電子偵察機的頭號任務就是協助轟炸機作戰,伴隨轟炸機飛行,干擾與壓制敵人的防空雷達等電子平臺。
此外,這也是帝國空軍堅持發展空射巡航導彈,而且對巡航導彈的尺寸做出嚴格要求的主要原因。
發展巡航導彈可以理解,即巡航導彈能把轟炸機的打擊距離提高上千千米,還可以讓轟炸機在相對安全的空域活動,不用像以往那樣冒險突破敵人的防空網,在高射炮與防空導彈編織起來的火網中投彈。
至於後者,跟帝國轟炸機天生存在的缺陷有很大的關係。
為了儘可能的延長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哪怕能夠獲得加油機支援,也需要轟炸機有足夠的載油量,即加油機未必能隨時飛往前沿,因此在設計轟炸機的時候,必須首先保證油箱的容積。
哪怕沒法滿油起飛,也可以滿載起飛,升空之後再進行空中加油,從而獲得更遠的作戰半徑。
在機體大小確定了之後,油箱越大就意味著留給彈倉的空間越小。
雖然帝國戰略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並不低,但是彈倉的容積相對較小,特別是長度受到嚴格限制。
正是如此,就需要嚴格的限制空射巡航導彈的長度,至少能塞進彈倉。
就算能夠在外部掛點上攜帶導彈,在設計階段,也必須考慮彈倉尺寸,按照內載的標準限制尺寸。
其實,海軍也深受影響。
“攻-5”在設計的時候,要求作戰半徑必須超過2000千米,而實際在掛上了3具大型副油箱之後能夠達到2500千米。只是後期改進型,因為空重增加了不少,加上內部油箱受電子裝置擠壓,作戰半徑反而縮短了幾百千米。可即便如此,“攻-5”也具有不低於2000千米的最大作戰半徑。
這幾乎超過同時代所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要說的話,即便是在現役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當中,都沒有幾種具備2000千米以上的作戰半徑。
此外,“戰-9B”在掛上2具大型副油箱後,有高達1500千米的截擊作戰半徑。
按海軍的戰術要求,“戰-9”得在必要的時候為轟炸機護航,因此需要大航程,以及足夠的作戰半徑。
反到是用來替代輕型攻擊機的“戰-12”在設計的時候為了控制價格,不得不降低效能指標,把作戰半徑縮短到1200千米,由此成為進入2馬赫時代之後,帝國海軍裝備的作戰半徑最短的艦載戰鬥機。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一向都非常重視夥伴加油技術。
其實,這也是海軍遲遲不肯讓“攻-5”退役的關鍵所在。
在掛上4具大型副油箱,以及1具夥伴加油吊艙後,“攻-5”能飛到1000千米外為3架戰鬥機各補充3噸燃油,確保這些戰鬥機能以巡航速度飛回艦隊,或者把作戰半徑延伸500千米。
這種能力,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而且現在沒辦法替代。
帝國海軍一直強調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其實就是希望把航母戰鬥群部署在遠海,在離陸地儘可能遠的地方作戰。
雖然帝國海軍沒有指望透過距離避免危險,但是離得遠一點,那麼受到的威脅就肯定小一點,而且在遭到攻擊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時間組織防禦,也就有更大的把握頂住即將到來的攻擊。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同樣重視巡航導彈,並且努力提高各種戰鬥艦艇搭載巡航導彈能力的關鍵原因。
當巡航導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甚至是2000千米的時候,就能替代艦載機,承擔一部分戰略打擊任務。因為不存在損失飛行員的問題,所以在做戰術安排的時候,指揮官就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往往會動用巡航導彈去打擊敵人的戰略目標,以降低艦載航空兵的作戰損失。
在巡洋艦與驅逐艦,帝國海軍已經開始普及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垂直髮射系統。
此外,在下一代大型攻擊潛艇上,帝國海軍也明確要求,搭載30枚巡航導彈,不能影響正常的作戰行動。簡單說,大型攻擊潛艇也要透過搭載與使用巡航導彈,承擔一部分對地打擊任務。
當然,在帝國海軍看來,巡航導彈的射程依然遠遠不夠。
在發展巡航導彈的時候,海空兩軍才搞得不歡而散。海軍希望透過增加尺寸的方式,裝載更多的燃料,在保證其他指標,比如彈頭重量不降低的情況下,儘量的提高射程,哪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