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白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鐵馬騎兵,重生之趙武天下,清平白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雖然司馬賙未必知道這句詩,不過從他未曾開啟的眉宇中,依稀能夠辨別出對情勢的擔憂。

他慢慢的走出王城,回頭看了一眼慢慢閉合的王城門牆,最近十幾年來,自己進入這裡,如同進入自家的後院,而現在,他竟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忽然,天邊的一聲驚雷,敲醒了有些發愣的司馬賙,他抬起臉,看到牛毛般的雨絲慢慢滴落下來,準確無誤的敲打在自己的臉上,他本能的閉上眼,似乎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將世界隔絕在外面。

就在剛才,他看到了中山王在太子的攙扶下,慢慢的坐了起來。這是自從他告病以來,第一次這麼有精神。以至於司馬賙有些錯愕,懷疑自己看錯了人。而當他再一次清晰的喊出自己名字的時候,司馬賙才意識到,中山王的身體,真的在好轉起來。

在兩人時間很短的談話中,中山王再一次重申了對司馬賙的信任,即使現在中山國南北兩端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潰敗,但是中山人的意志,足以打敗任何冒犯自己的人。

司馬賙經過剛才的錯愕,也調整了過來,思來想去,還是對中山王說道:“臣已經決定,暫且不理會北部的趙軍攻擊,任由他們去攻打,我軍只要在鴻上塞一路佈置重兵,即使趙軍真的想深入,也要思量我軍北上的後果。”

司馬賙和中山國的將軍思量半天,都認為若是趙軍真的想要從南北兩路夾擊中山,那麼鴻上塞的位置將非常重要,因為這裡易守難攻,中山國也經營多年,即使強攻,也要兩個月才能攻打下來。相反,若是趙軍敢於深入內地的話,頂多掠奪一番,若是強攻,那麼從鴻上塞可以北方進擊代郡,打亂對方的進攻步驟。所以,司馬賙給鴻上塞的命令就是死守,在這場看似平衡的遊戲裡,誰先動,誰就輸了。

那麼這場戰爭的焦點,無疑就是在南方了。趙國選擇攻打的三個地方都非常重要,石邑和封龍,扼守了中山國南下的要津,若是此地為趙國所有,那麼從靈壽派出來計程車兵想要南下,就要直面趙軍的阻擋,更不用說,到時候趙軍圍攻靈壽,就易如反掌了。

“所以在南部,必須進行支援,至少要在石邑城下,給趙軍致命一擊。只要石邑能夠守住,封龍也好,欒城也罷,都只不過是個添頭,我們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

中山王雖然年紀老邁,行動不便,但是腦子可不笨。經歷了大半輩子,自然知道,司馬賙這話裡還藏著話呢。他略微一頓,裝作不知的說道:“相邦的意思是?”

司馬賙微微一愣,看著中山王的眼神,卻看不出他到底是真的不清楚,還是在假裝,但是話已出口,自然不能收回,“希望請大王下令,出動中山的鐵馬騎兵。”

一直以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王牌部隊,比方說魏武卒,比方說秦國的銳士營,都是一個國家的鎮山之寶。趙雍成為君上之後,也將軍隊的職業化帶入瞭如今的趙國,組建了以胡人為班底、雜以趙國騎兵的百金營。而且,他更加超前的將魏武卒的訓練模式引申進入了趙國,打造一批以魏武卒為模板,但是在能力上還遠不如後者的趙武卒部隊卷甲營。即便如此,趙國的職業化部隊,也在這次攻伐中山大放異彩,至少在拱衛糧草大營這一仗上,讓卷甲營視死如歸的形象深入人心。

中山雖然是個二流諸侯國,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司馬賙還是中山王,對於一流諸侯國的嚮往絲毫沒有動搖過。否則,中山也不會僅僅為了一個稱王的舉動,就放棄了和齊國的友好關係。這也正應了人性中的弱點,越是急切需要他人承認的人,越容易失去理智。

中山王不理智,不代表司馬賙也是瘋子,他很清楚,中山國的環境,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格局註定無法太過強大,中山就像是楔入到燕國、趙國和齊國三者之間的一個緩衝區,之所以一直還能延續下來,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更多的是三國基於謀求平衡的共識。一旦有一方要吞併其他國家的時候,中山國總是首當其衝被對付的國家。所以中山國的命運,更多的是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司馬賙才以中原人的身份,大力推進中山國的同化政策,希望中山這個少數民族政權,能夠在他有生之年裡,能夠融入到周圍的國家之中,讓他們可以將中山國當作中原人來看待,而不是將之視為野蠻的後代,這也就是司馬賙當政之後,一直戮力推行的政策。

但是,示弱的同時,也不能任人宰割,必須有足夠的實力進行反抗。所以,司馬賙才提議,組建有中山特色的職業化部隊,這就是他口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