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白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函谷關下,重生之趙武天下,清平白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咸陽到三門峽,大河在這裡又打了一個彎,被秦嶺所阻轉向東流,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然而拜這條大河所賜,世人再想西去,要麼就從河東之地渡黃河而過,要麼就要從楚國過“險阻天成,山環水繞”的武關,或者再繞一點遠,從巴蜀翻越“難於上青天”的蜀道,經大散關進入關中之地。但是無論哪一條,都不如從洛邑過崤山,經函谷關進入關中。究其原因,要麼是其他的地方路途太遠,要麼就是需要險阻太多,很多還是臨山絕澗,只有函谷關,還算是比較開闊一點的地方。
然而即使如此,函谷關也不是可以輕易能夠透過的。
“鳴金,收兵。”公孫衍一臉黯然的下令,高大巍峨的函谷關城之下,五國聯軍的屍體堆積了起來,甚至已經找不到下腳的地方,被摧毀的攻城器械也癱瘓在了城門之前,泛著黃色泥沙的大河水一片赤紅,屍體漂浮在護城河上,如果你速度夠快,完全可以踏著屍體過去,絲毫不用擔心掉下去!
這些屍體有的是五國聯軍的,有的是秦國人的,他們的身上傷口宛然,有的還冒著鮮血。洶湧的大河水灌了進來,將他們捲走,帶進了大河的幹流中,有的沉到了河底,有的掛在了岸邊然後枯萎,他們鮮血夾雜著河水,流經到了關東諸地。用另外一種令人唏噓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故國。然而那副皮囊,還是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來了。
這是五國聯軍駐紮在這裡十五天之內的第二次攻城作戰,很顯然,又失敗了。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函谷關北臨大河,南靠群山,是沒有其他道路可以透過的,而關城之前,又是洶湧的大河沖刷而成的絕澗,可供軍隊擺開陣型的平地並不多。於是,就成了龐蔥所說的樣子,即使五國聯軍每次出動五萬人攻城,也只不過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對關城進行攻擊,正面的作戰半徑實際上壓縮了五萬人的集聚效應。而秦國人也不用四面防禦,只要做好了一面的防守,就完全可以將五國聯軍擋在關城之下。五國聯軍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數優勢,透過多批次分時進行進攻,拉扯秦軍的疲勞度,從而造成對方在防守上的疏忽,才有可能登上關城,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但是,秦國之所以稱之為強秦,除了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人勵精圖治,苦心經營關中平原而逐漸富庶之外,秦孝公以及當今的秦王的用人方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兩位雄主用人不拘一格,量才是舉,休養生息,東方六國則是宗室把控大局,互相征伐不斷,此消彼長之下,焉能不逐漸強大?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軍隊,再加上一個通曉軍事的將領,五國想要打下函谷關,絕對是非常困難的。
“讓各軍統計損失,稍後回中軍帳議事。”公孫衍吩咐到。說完,他雙手一背,慢悠悠的朝著中軍帳走去。諸君見他臉上蒙著寒霜,知道戰事不利,他心情不好,是以紛紛躲著他走開。
魏國傳來了訊息,魏王派惠施前往楚國遊說,楚國令尹昭陽正在集結大軍,不日就將率軍而來,按照惠施的說法,楚國已經籌措十萬大軍,一旦集結完成,很快就會來到函谷關前線。言下之意,還需要其他五國等待一下。公孫衍知道楚國雖然是楚王最大,但是在出兵這件事情上,楚王的話有時候還是需要商議的,畢竟宗室貴族在楚國的勢力之強大,遠非其他國家可以相比,對於這一點,他也只能無可奈何了。只希望楚國不要食言。
而魏王為了表達對公孫衍的支援,又派了六萬兵馬前來增援,這樣一來,只韓魏兩國的兵馬數量就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之巨,而韓國看到魏國增兵,也追加了五萬兵馬,如此韓魏兩國的兵馬數量就達到了二十萬,一個個營帳鋪設在函谷關前,到真的是鋪天蓋地,氣勢非凡。
但是吵起架來,氣勢也是非凡的。申差和公孫喜兩個人互相指責對方,要麼是韓國人戰鬥力差,看到秦軍在城牆上進行阻擊就嚇得撤退,根本不敢和秦軍交戰;要麼就是說魏國人高傲自大,光顧著自己衝鋒,全然想不到後面的部隊的接應問題。公孫喜更是抓著暴鳶的一個失誤不放,不住的冷嘲熱諷,讓暴鳶臉紅不已,只得以身體不適為由,提前離開。而市被也好不到哪裡去,被申差喋喋不休的罵的狗血領頭,差點讓市被暴起手刃此獠,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以身體不適為由率先離開了。申差和公孫喜見情況已然是如此,也不再爭辯,各自氣沖沖的離開了營帳。只剩下公孫衍冷著臉,一言不發的看著空蕩蕩的中軍帳,忽然將自己面前的几案掀翻在地。他走到中軍帳外,看著漫山遍野的營帳,偶爾傳出的一兩聲曲子,胸中的氣悶更勝了。雖然他早就嚴明軍紀,三令五申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