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部分,天龍不敗,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動叛亂?喔,對了,史上著名的‘灤河之亂’就發生在眼下這個時候。哎呀!我真該死!前幾日盡去想比武的事了,忘了在叛亂髮生前提醒耶律大哥一下,我……唉,算了,幫大哥平定內亂,也為時未晚啊!”

原來耶律洪基的祖父耶律隆緒,遼史稱為聖宗。

聖宗長子宗真,次子重元。

宗真性格慈和寬厚,重元則甚勇武。

聖宗逝世時,遺命傳位於長子宗真,但聖宗的皇后卻喜愛次子,陰謀立重元為帝。

遼國向例,皇太后權力甚大,其時宗真的皇位勢將不保,性命也已危殆。

但重元反將母親的計謀告知兄長,宗真及早部署,令皇太后密謀不逞。

宗真對這兄弟自十分感激,立他為皇太弟,宣示日後傳位於他,以酬恩德。

耶律宗真遼史稱為興宗,但他逝世之後,皇位卻並不傳給皇太弟重元,仍傳給自己的兒子洪基。

耶律洪基接位後,心中過意不去,封重元為皇太叔,顯示他仍是大遼國皇儲,再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上朝免拜不名,賜金券誓書,四頂帽,二色袍,尊寵之隆,當朝第一;又封他兒子涅魯古為楚王,執掌南院軍政要務,稱為南院大王。

當年耶律重元明明可做皇帝,卻讓給兄長,可見他既重義氣,又甚恬退。

耶律洪基大舉北出圍獵,將京中軍國重務都交給了皇太叔,絲毫不加疑心。

這遼**國重事,現由南北兩院分理。

此番北院大王隨侍皇帝出獵,南院大王留守上京。

豈料就在這檔口,皇太叔耶律重元趁遼道宗出獵之時,便與其子南院大王耶律涅魯古聯手發動叛亂,意欲奪取皇位。

行軍大將軍當即轉身出營發令,但聽得一句“拔營”的號令變成十句,十句變成百句,百句變成千句,聲音越來越大,卻嚴整有序,毫無驚慌雜亂。

演武場上的眾官兵雖然站得密密麻麻,直如地上的長草一般,但聽了號令,全都井然有序地依次退場,東方不敗見了,微微點頭,暗自讚佩:“這大遼立國二百年多年,歷經九位皇帝,幅員萬里,國威震於天下,難怪,難怪!此刻軍士們雖然面對內亂,卻無紛擾,可見歷世遼主統軍有方。”

但聽馬蹄聲響,前鋒斥候兵首先馳了出去,跟著左右先鋒隊啟行,前軍、左軍、右軍,一隊隊向南開拔回京。

耶律洪基攜著東方不敗的手,二人一齊走下觀禮臺來,與蕭峰會合,阿紫跟隨在後。

衛士給他們牽來了各自的坐騎,四人翻身上馬。

東方不敗立於汗血馬上,眼見四周千百個營帳立即被拔除,草原片刻間就被收拾得乾乾淨淨,行李輜重都裝上了駝馬大車。

正文 第兩百四十九章 演武場、皓月照十方,前嫌棄(九)十勝

更新時間:7…15 0:25:34 本章字數:2708

不多時,十餘萬大軍相繼開拔南行,惟聞馬嘶蹄聲,竟聽不到一句人聲。

蕭峰大為歎服,心道:“治軍如此,天下有誰能敵?那日皇上孤身逞勇出獵,致為我和東方兄弟所擒。倘若大軍繼來,女真人雖然勇悍,終究寡不敵眾。”

中軍元帥發出號令,中軍便即啟行。

北院大王、于越、太師、太傅等隨侍在耶律洪基前後,眾人臉色鄭重,卻一聲不作。

京中亂訊雖已傳出,到底亂首是誰,亂況如何,一時卻不明白,軍中也無人敢隨便猜測議論。

東方不敗從書上讀過這段歷史,心知叛亂的元兇首惡,剛要出言相告,但仔細一想,又覺不妥,不願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於是緘默不語。

大隊人馬南行三日,晚上紮營後,第一名報子馳馬奔到,向皇帝稟報:“南院大王作亂,佔據皇宮,自皇太后、皇后以下,王子、公主以及百官家屬,均受拘禁。”

耶律洪基聽罷,隨即大吃一驚,不由得臉色大變。他素知涅魯古性子陰鷙,處事狠辣。他既舉事謀反,其父決無袖手之理。

北院大王見了,趕緊奏道:“陛下且寬聖慮。想皇太叔見事明白,必不容他逆子造反犯上,說不定此刻已引兵平亂。”

耶律洪基頷首嘆道:“唉,但願如此。”

眾人用過晚膳,第二批報子趕到稟報:“南院大王立皇太叔為帝,已詔告天下。”以下的話他不敢明言,將新皇帝的詔書雙手奉上。

洪基接過一看。見詔書上直斥耶律洪基為篡位偽帝,說先帝立耶律重元為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