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境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魔鬼出沒的世界,基金會大遊戲,妄想境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覺得吧,此刻正在發言的大部分人,都只是跟風。”遊危掃視著彈幕上真情實感流露出哀悼悲傷之意的看客們,很煞風景地說,“弦沉你有其它想法沒?”

倪弦沉抬起頭,瞄了一眼他的電腦螢幕,“跟風的確是跟風,難過也是真難過。”

在卡爾·羅蘭逝世的第四天,B站就反應迅速地推出了官方紀念影片,並且找來了自己站內的好幾個大佬參與。

這大概也算是一種蹭熱度的行為,但舉辦活動的本意確實含有真心在其中,從影片質量和文案水平也能看得出來。

短短几天便能趕工至完成度這麼高的地步,怎樣看都是一件很值得誇耀的事實了。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被公眾眼光緊密注視著的文化平臺代表,進行隆重的、哪怕是用力過猛的悼念行為,總是要好過什麼都不作為的。

前者只是會被少部分人唸叨,後者卻必定會引起大範圍的問責。

至於讓所有人滿意?

抱歉,真沒有那種選項。

總有與眾不同的聲音,也總有反思現狀的看客。

人類的思想永遠無法統一,又在本質上毫無差別。

一如當前。

觀眾們沒有一絲懸念地,又在彈幕上打起來了。

據說B站使用者的一大特異行為,就是“試圖與幾天,幾個月,幾年前的彈幕說話”。

甚至是毫無自覺地自問自答。

當然,在很大程度上,這一現象都是因為“彈幕”這一形式的自身特性決定的。

這玩意兒在影片上既不顯示發表者也不現實發表時間,誰知道它們是什麼時候哪個人發的啊?

要是碰到一個特別想回復的彈幕,肯定是先回了再說。

對方到底能不能看到,其他人看到又是什麼想法,自己這回復有什麼意義……那都是之後才有可能想起來的事情。

只有極少數人,才會在一開始就考慮這些東西。

更多人會因為太懶而懶得回,更不會想那麼多。

於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彈幕上的聲音往往不是最大眾的聲音,而只是發言最活躍那一群人的聲音。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那就是“粉”與“黑”。

在真正的路人眼中,為了某個偽命題爭得不可開交的“粉黑”雙方,都是傻子。

現在遊危就在看傻子。

其中一群傻子認為這些說了好幾天卡爾·羅蘭的人基本都是跟風,刷屏刷得惹人煩。

另外一群傻子認為刷就刷咯,有人真難過有人跟風難過,難道這事還要分真偽?

遊危則認為這些試圖在彈幕上說服陌生人的都是傻子,誰都不知道是誰,懟來懟去的有用?

不如看戲.jpg

不過回過頭想想確實也是,跟風刷屏應該的遠多於真心紀念的。

“他們很多人確實不瞭解卡爾·羅蘭也沒看過他的書,但在發彈幕的那一刻,他們是真的難過。”倪弦沉以自己對每個發言背後情感的透視,糾正了遊危觀念中的比例,“在這種情感共鳴的場合下,能夠完全無感的人才是絕對的少數。”

遊危偏頭看了他一眼,選擇相信他的判斷,但不打算改變自己的態度:“那不就是刻奇?”

說好聽點叫“共鳴”,說難聽點,這僅是一種集體的“刻奇”心理。

——媚俗、刻意煽情、廉價的自我感動。

因為看到其他人的悲傷,而認為自己也應該表露出悲傷。

對尋常的事物賦予過多意義,憑藉自以為的價值感和儀式感來獲得易如反掌的情感共鳴。

每到某個特定的時候,所有人都要自發或被迫地陷入了一種共同的、無意識的崇高或唯美。

而且只有這種感情是被接受的,如同一股巨大的潮流,如果你沒有和大家一起在洪流裡旋轉,別人就要懷疑你生而為人的情感。

愚蠢而普遍的自我欺騙。

“這麼說也沒錯,只不過刻奇得來的感情也是真的,雖然感動的理由可能跟他們自己以為的不一樣。”倪弦沉認同一切源自心智的流露,認為一切情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這些人並不因某個人的逝去而悲傷,而是因為看到同類的悲傷而悲傷。

哪怕情緒只持續了很短暫的時間,那也是真實的。

靈感,靈性與感動的蔓延。

用一段感情去激發另一段感情,用一個靈魂去碰撞另一個靈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