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境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火早已熄滅,基金會大遊戲,妄想境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SCP基金會》是不是科幻?”

當葉凌星看到遊危發來的問題時,還什麼都沒有意識到。

他照著常理思維想了想,回覆道:“應該是吧,難不成還能是奇幻?”

危羽:“你確定?”

葉凌星敏銳地察覺到這句話背後的不同尋常——也有可能是遊危沒有在句尾附上他習慣性的表情包,讓自己感受到了違和——總之,有什麼地方不太對。

夜靈心:“發生了什麼?”

遊危沒有說話,他直接分享過來一個連結。

——《至深恐懼與無間人性:這會是科幻的下一條出路嗎?》

一篇發表在B站上的文章。

葉凌星點進去的時候,注意了一眼資料:點選,贊數1754,評論429。

釋出時間,五個小時前。

顯示在最上面的頭圖……是基金會,SCP基金會標誌性的三箭頭徽章。

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始閱讀。

“看過我影片的老觀眾都知道,我並不是一個以文字見長的UP主,寫個文章往往要修改很久才能看。但這一次,我等不及把文案修修改改再做成影片了。

就在這裡,就在此時,我想跟你們談談科幻,那些曾經閃耀人類文明史,卻逐漸沒落的……科學幻想。”

一切始於1818年,名為瑪麗·雪萊的女作家在她生命最苦難的那幾年,寫出了一本書。

那是《弗蘭肯斯坦》,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從‘科學幻想’這個概念誕生至今,不過兩百年。但這兩百年已經足夠我們在幻想中窺見人類與文明的前世今生,構造可能與不可能的未來。”

而在更早的時候,在“科幻”這個詞都沒出現以前,那時的人們已經接觸過某些名為“未來想象”的事物。

達·芬奇,人類歷史上著名的全才。

生活於15世紀的他熱衷於創造,那些不可思議的設計圖紙在我們今天已經不算稀奇,但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幻小說無異。

“科幻是富於浪漫主義的文學,從一開始就是。創作者們將人類放進一個近似於科學性現實,並有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社會情形下,推演人性與社會的變遷。”

它是最接近哲學的文學。

科幻作家們假想人類的未來、文明的可能、宇宙的終極……

然後用文字記錄下這一切的思考。

英國在工業革命後,於1851年舉行了世界史上的第一次博覽會。

那就是“萬國博覽會”。

此後科幻文學與科學技術一併躍升,直至想象的極限。

都說“盛世出科幻”。

科幻文學最輝煌的時候,就是三國聯合時期,那個人類科學與人文哲學同時產生了飛躍性進步的年代。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不過我更喜歡稱它為‘黃金科幻時代’。”

國家聯合,陣營對立,和平懸於利益與進步的邊界。

生存競爭的威脅下,是文學創作者們基於現實越加深入的想象與反思。

他們反思戰爭,反思自我的存在,反思科學擁有的意義,但總體仍然是樂觀的。

那是一種現代人無法想象的樂觀,對人類未來的絕對自信,對科學終極的無限追求。

“前幾天卡爾·羅蘭去世,我不知道其他人什麼想法,但對我來說,就跟天塌了一樣。那代表著黃金時代離我們又遠了一步,甚至再也難以觸及。”

卡爾·羅蘭是當世所存不多的“科學樂觀主義者”。

就如許多人對他的認知一樣,這位竭盡一生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的科學家,近乎盲目地相信著科學將會指引未來。

而這種盲目的樂觀,是黃金時代幾乎所有人的常態。

經典物理幾乎窮盡,現代科學框架已成,他們認為終極的真理已經近在眼前。

只需要再往前一步……

“宇宙似乎觸手可及。”

然而,這一切終究不過是遙遠而不切實際的幻想。

量子力學的出現打破了經典力學的壟斷,也打破了無數人心目中對“科學”的信仰。

由此構建而起的科幻體系在一夜之間崩塌,科幻作家們開始尋找另外的出路。

對星辰大海的追求從天穹之上墜落,人們不得不考慮更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