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境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超越善惡,基金會大遊戲,妄想境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部滿含著對人性惡意的作品,其存在本身便是一面營造人心的鏡子。

它那“邪惡終將戰勝正義,原罪永宿人類之心”的主旨,彷彿是對現狀最好的諷刺。

表達善意常常需要支付代價,而惡意不需要。

“傷害他者,是人類取悅自我的本能。”

——《原罪者》

毫無疑問,惡意是負面的,是應該被社會所否定的。

但它又是如此的無處不在,與人格思想密切相連。

正是因為存在人性之惡,所以才要展現人性之善。

用某種近乎決絕的方式——

銳利到傷人傷己的諷刺、直擊至心靈深度的反思、真實到無法抗拒的絕望。

惡學派系的作者們善於用幻想締造殘酷的史詩。

——毫無邏輯、悲劇性、鋒利、美。

此類作品中的優秀個體,簡直像是專門玩弄人心的遊戲。

作者們笑著給出沒有任何生路的死局,把一切美好血淋淋地撕開,然後敷衍地黏回去,當作什麼也沒發生。

其中的獵奇性與顛覆性將給予初入者無與倫比的衝擊。

一些作者甚至故意在作品中留下矛盾的人物與模糊的留白,供讀者自行理解自行腦補,然後以看讀者互撕為樂。

說不定從中就能得到下一部作品的靈感。

展示惡意,承認惡意,然後利用惡意。

這就是由奧遜·萊姆開始的“惡德美學”——一個在被主流文化圈唾棄的同時,又不得不讓其捏著鼻子承認的文化流派。

畢竟前赴後繼投身其中的天賦型作者太多了。

當然,觀眾倒是喜聞樂見。

國家就看不順眼了。

如果只是文學作品,還能睜隻眼閉隻眼。

一旦改編成傳播力度更大的影像,稽核的嚴苛程度就會立刻上升一個臺階。

而網路動畫作為一種主要面向群體是青少年的文化體裁,其作品必然會影響眾多未成年人的三觀。

《原罪者》這種反道德反倫理的作品,不封你封誰?

道理每個人都知道,能不能接受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人民眼中的“鬥士”終究只堅持了四個多小時。

下午16時21分,《原罪者》動畫全網下架。

四處哀聲一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老是穿進同一本書

卜喵

我的桃花姑娘

桃子草莓笑

傾狂召喚師,妃要逆天

妖怪殿下

豔情短篇合集

一意孤行

我為人族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