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境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你眼前的謎底,基金會大遊戲,妄想境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今年的青創獎上,那部震驚了一票人的“完美畫質”作品《狗蛋兒》,為廣大觀眾展示了所謂“動畫”的另一種可能。

也重新整理了系統在這方面的認知。

什麼是動畫?

別管那麼多複雜的定義,單從字面去看。

它就是“動起來的畫面”。

但這裡的“畫面”必須是常人以為的那些圖畫麼?

不一定。

只需要一定的排布,文字本身就足以形成近似於畫面的效果。

用語句描述引導著讀者聯想出所寫圖景,我們稱之為“畫面感”。

就像是“一輪圓月掛在樹梢上,傾瀉而下的朦朧月光鋪滿了整個天地”這種句子,任何人看到它,腦海裡都能輕易腦補出對應的畫面。

甚至不需要更多描述新增資訊量。

又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自身就攜帶著強烈的畫面感。

人類精密而脆弱的大腦,可以自動將文字化為影象。

不過這也要建立在那些所寫事物都是常見事物的基礎上。

如果直接寫一個讀者前所未見的東西,就會讓人很難對之進行想象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加細節性的描寫,來幫助大腦聯想。

描寫其外觀、形狀、材質……與讀者記憶中存在的東西對應,用各類修辭手法給予人生動的印象。

就像你寫一個“克蘇魯”,正常人肯定是一臉懵逼地問“這什麼鬼東西”。

可如果把那些對克蘇魯更加細緻的外貌描寫扔出去,讀者就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去聯想。

寫“一個全身綠色,柔軟的頭部像章魚那樣生出無數觸手,背後長著破破爛爛形似蝙蝠的翅膀,身軀像山那樣龐大的巨人。”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可以想象了?

用文字營造畫面感,是一個極其簡單又如此艱澀的課題,讓很多寫作者一生也看不到其極致。

但若是隻要求畫面的想象,則存在著取巧的手段。

——文字的排布。

又或者說……

“以字代物”。

寫月亮掛在樹上,真的需要那麼麻煩的描寫嗎?

不,完全不用。

找一個空白的背景,寫一個大大的“樹”字,然後在“樹”上面寫上較小的“月亮”兩個字,旁邊的空白之地隨便寫多少個“月光”。

——請想象這幅畫面。

是不是“畫面感”爆棚?

什麼比喻,什麼文筆,什麼修辭,完全不需要!

用文字代替物體,扔到畫面上去排布就行。

與之對應的“動畫”,製作起來也很簡單。

讓這些“字”動起來便足夠了。

不需要作畫,是的,不需要任何作畫。

真正極簡式的動畫創作。

同時考驗製作者與觀看者的腦補能力。

《狗蛋兒》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它不會給觀眾任何實際的畫面。

少年所經歷的冒險,所遭遇的背叛,所決心的事實……

一切的圖景與故事,皆在每一個觀看者的心中。

或許很多人在評論區吹這部動畫,吹什麼“神級製作”、“冠絕世界”、“震撼靈魂”的畫面水平,只是因為跟風與玩梗,只是覺得這樣很有趣,只是為了坑更多的人去看。

但也必然有人是真心這麼說的。

因為他們看到了。

製作者沒有畫出來。

可他們確實看到了,透過自我的想象補完,看到那些臻至完美的畫面。

發生在那座名為“酸辣粉”的大陸上,宛如玩笑般的,由一個叫做“狗蛋兒”的勇者與一個叫做“花生醬”的魔王,共同鑄就的傳奇。

“這一次,來殺死正義。”

——《狗蛋兒》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系統,你對它的評價是‘辣雞作品’。”關理還沒忘記系統的抨擊之言。

“我的想法早就改變了。”在利益相關的關係下,系統毫不猶豫回答道,“《狗蛋兒》真的是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其創作形式極具參考性。”

“……”呵,系統。

“我現在就去青創獎給《狗蛋兒》投一票。”系統滿臉都寫著真誠,特別真摯的那種。

可惜關理看不到。

他搖搖頭,繼續把注意力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