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1章 小動作頻頻,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沛縣作為水路運糧的中轉所在,防守自然十分的嚴密,如果說朱棣親率大軍南下的話,不說朝廷會轉移,但嚴防死守也是必然的,到那時朱棣想要有所收穫肯定很難。
所以這件事就需要暗中籌劃,做的越隱秘越不為人知的好,而且還需要達到最大的目標收益。
那麼就需要一個熟悉南軍習性,並且還比較穩重的人來負責這個任務。
在朱棣的心中自然已經有了人選,那就是在之前投降於燕軍的都指揮使李遠,由他前往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作為前任蔚州衛指揮僉事,李遠相當熟悉南軍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地方衛所的習慣,並且他為人相當的成熟穩重,卻又不是那種死板不知變通的人,朱棣相信由他出馬絕對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
朱棣交給李遠六千兵馬,盡皆換上了南軍的甲冑,用於掩人耳目的作用,而後直接悄悄出發避過南軍探馬的眼線順著濟寧方向南下直取沛縣。
六月十五日這天,朱棣還在大名城內翹首以盼,李遠卻已經看準了港口的眾多運糧船隻。
作為中途加入到燕軍當中的降將,很多時候李遠都在猶豫當中,尤其是當燕軍失利的情況下,李遠自然回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出現了錯誤。
在朱棣兵臨城下的時候,李遠選擇了不抵抗投降於燕軍,是他看出了朱棣的野心和能力,但卻並沒有料到這場戰爭打了這麼久的時間。
原本李遠還以為自己將會跟著朱棣走到末路了呢,尤其是在聊城慘敗之後,總想著自己在朱棣被擊敗之後會有怎樣的遭遇。
然而沒想到的是,朱棣並沒有因為聊城一敗而至此萎靡不振,反而在姚廣孝的激勵之下重新奮起拼搏,再一次率兵南下於朝廷交戰。
這回李遠算是看清楚了,朝廷已經是個破破爛爛的船,到處都是漏水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掌握了大明帝國九成的底盤,但實際上卻遠遠不及燕軍有朝氣有鬥志。
在朱棣率領下的燕軍可以勇往直前,可以無所畏懼,且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這一點是朱允炆所完全比不了的。
更不用說這幾次換帥的問題,就連李遠都看得出來,那個坐在京城龍椅上的大明天子實際上根本就不懂什麼戰法兵略,但卻總是想著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前線主帥的行動。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但朱允炆可要比這種無能的將領更無能一些,他可是大明的皇帝,他的話一軍主帥不可能不聽。
所以啊,這就有了之前的接連慘敗,尤其還任命了草包李景隆作為平燕大軍的主帥,簡直是讓人難以想象。
李遠在燕軍的陣營當中,可是要比朱允炆看的清楚的多。
如果沒有李景隆這兩次大敗送給朱棣各種輜重兵器的補充,還有兵源等方面,燕軍絕對沒有現在這般的成長。
朱棣本人的的確確有這樣的能力,但是他的轄地註定了朱棣的根基資本並不雄厚,這就是底蘊上的差距,無關其他。
但是現在,李遠盯緊了運糧的港口,心中堅定自己的信念,燕軍的前景已經是一片大好了,他只要堅持的跟進朱棣步伐,將來必然會有足夠的回報。
當六千穿著己方甲冑計程車卒突然暴起發難的時候,很多南軍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便丟了性命。
李遠按照原定的計劃,將這一批糧草全部焚燬燒掉一個都沒有留下,運糧的船隻更是燒的一乾二淨,讓南軍一時間內根本就無力在組織起有效的運糧船隊。
而且最最關鍵的是,這一批糧草正是盛庸等人眼下需要的那部分,現在卻被李遠給燒掉了,這不亞於直接一刀砍掉了南軍將士一大段計程車氣。
數百萬計的糧草被焚燬,天下為之震動,朱允炆又砸碎了好幾盞上好的茶具,內心暴怒不已,就差當場指著朱棣的鼻子臭罵一頓了……
糧草被焚,平安和盛庸兩部都出了問題,他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大軍吃不飽飯的話又怎麼可能讓士卒們拼命戰鬥呢,尤其是現在早就流傳出一種聲音,說燕王朱棣是天命所歸,不然為什麼傾全國之力去對付一個朱棣都不能得勝,而且還有那三場妖風的出現,這不都是讓人摸不著根據的東西嗎。
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這就是盛庸部和平安部的現狀,如果再這樣坐以待斃下去,恐怕不用等到朱棣兵臨城下,大軍就已經沒有戰鬥的慾望了。
所以,平安決定立即出兵,不能坐著等死,他要將目光放在其他的地方,朱棣惹不起,那麼後方的北平呢,總不會也是像燕軍本部那般是塊難啃的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