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3章 巡撫陝西,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標這可不是第一次奉命出京師,之前很多次被朱元璋指派到地方上巡視,或者檢視災情,早就變得輕車熟路。
雖然這陝西他還是第一次去,但對古都長安的景色卻是早就心嚮往之了。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長安,其作為中華大地上政治,經濟,文化的忠心地標已有千餘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加起來約有二十一個王朝和政權在此建都,更是經歷強盛之兩漢,霸圖之唐國。
雖然城池幾經塌陷重建,但卻從來沒有讓其失去在中原大地上無與倫比的地位,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像長安這般代表炎黃血氣漢族文化。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摩詰居士王維的這首詩雖是稱讚大明宮和宏偉壯麗,卻何曾不是說出長安城的雄壯浩瀚。
當朱標第一次見到長安城牆那種給人以蓬勃氣勢之時,只覺得天地之大盛唐之強,心中對那個萬國來潮四夷皆服,眾覽天下無一不從者的強國而感到心神嚮往,縱使朱標心中不喜戰事不好武力,卻仍然難以抗拒自己對唐朝的崇拜和喜愛。
不過今時今日,古之長安已為今時西安,自家大明國亦是威臨天下雄霸宇內,漢家中原大地無有不敢稱臣者,更是奪回了被兒皇帝石敬塘獻給契丹太祖耶律德光的燕雲十六州,讓那一塊被異族蠻夷統治了四百五十五年之久的中原故土重新回到了漢家懷抱。
是可謂完成了盡北宋一百六十年都從未完成的偉業,也是證明了大明乃天下正統無人可以比擬。
雖然現在的大明不及唐時的國土遼闊,也沒有那六鎮都護府。
但是大明有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還有剛剛建立不久的奴兒干都司,雖沒有六鎮之數,卻也是三極藩鎮,比之唐時略遜一籌卻亦是不遑多讓。
尤其是現在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強大領導下,四方蠻夷皆不敢犯上作亂,縱使有些宵小之徒,也難逃明軍浩蕩鎮壓。
而作為太子的朱標,心中雖然對盛唐有所向往,但卻從來沒有認為大明比之唐國若在了哪裡,其能有盛唐之稱謂,自然有前隋朝之底蘊。
隋唐亦如秦漢,承前人之遺澤啟後世之輝煌,兩朝相加才算得上是最名正言順的稱呼。
但自家的大明朝,作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正統皇朝,沒有前人栽樹,一切都是靠朱元璋一點點打拼下來重新建立,自然無承前所以沒啟後。
但大明需要前人的遺澤嗎,顯然不,鐵骨錚錚的明人只會用自己的雙手去拼出未來的天地,朱標可以自信的說一聲,大明的脊樑是天下歷朝歷代間最硬最結實的。
不過懷古也要適可而止,就算前朝今朝對比,朱標也得要先把自己此次需要做的事情辦完才成。
入了西安城,自己的二弟親王朱樉早早的就出城迎接了,朱標心中雖然有些不忍,但還是冷著臉宣讀了父皇的旨意,讓朱樉即可接旨啟程去南京。
這讓本來臉上笑容就不多的朱樉更加苦著臉了,他知道自己這短時間裡的風評名聲不太好,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也還要從自家王府上找。
但是朱樉可以肯定的是,外面謠傳的這些事情十有八九都是虛構猜想的胡說八道,事情的真正面目是什麼,那些平頭百信們根本不會在乎,他們只記得有關於秦王府的小道訊息,有他秦王朱樉的不好傳言,這些作為談資的閒散話語已經足夠了。
但正是這些流言蜚語變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民情民怨,讓在南京城的朱元璋對朱樉的態度一些子就變得惡劣了,旨意裡的語氣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但朱樉可不敢有半點的忤逆之態,當然是要畢恭畢敬的接旨然後啟程去南京。
因為他自己清楚到底是因為什麼,不大不小的事情被誇張宣傳了出去,鬧成了現在的結果,搞的連太子殿下都來了,朱樉如果再不去南京城解釋一番,那等待他的可就不只是一封傳召旨意了。
而朱標雖然傳旨的時候冷著臉,但那是作給外人看的,私下裡還是十分關照自己這個弟弟,並且事情的具體真相他也略知一二,但現在正值父皇在氣頭上,也不太好做些什麼,還是要等朱樉到了南京城,朱標這裡再等段時間上書求求情,也許就風輕雲淡的過去了。
以往也不是沒有親王犯事,但基本上都不算什麼大事,能傳的這些誇張的原因大部分是老百姓口無遮攔,自然也有某些陰謀不軌之人的添油加醋。
不過想來這一次也應當不會有什麼問題,朱標安慰了朱樉幾句,這位秦王殿下便即可啟程趕赴南京而去,看那樣子他其實也是做好了準備的,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