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4章 削藩(十四),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平慶壽寺,始建於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間,寺有雙塔而聞名,分別將建於蒙古國蒙哥可汗年間,是慶壽寺最為壯麗的一景。
寺廟本身歷經多朝,歷時兩百餘年,其間多有損毀卻也多次被重修補建,也使得慶壽寺也發的綺麗多彩,卻又有佛門莊嚴肅穆之意,是為北平內外眾多寺廟之首。
姚廣孝在南京被朱棣請到北平以後,便一直掛單居住在這慶壽寺之內禮佛誦經,也是因為這慶壽寺離著燕王府很近,姚廣孝每每來往於寺廟和王府之間,給朱棣出謀劃策排解疑難問題。
其實原本朱棣的打算是將姚廣孝安排為慶壽寺主持,不過姚廣孝本人卻見慶壽寺現任主持年老持重是一位高僧,不願搶奪他人之位,甘願等到老僧坐化之後再行接受主持之位。
對此,朱棣也只好隨其所願,不再強求,但是其本人對姚廣孝的重視程度卻一日接著一日的增加,乃至徹底將姚廣孝作為自己的幕僚中心,庭中倚重,和張楓這位宿衛統領一文一武是為王府兩大心腹。
平常要是朱棣有什麼小事需要姚廣孝出謀劃策,那基本上派人傳訊即可,但今日卻事出緊急,朱棣也顧不得什麼禮節注意,匆匆忙忙的便來到了慶壽寺內。
慶壽寺後禪房,離著主持的房間也不過是一牆之隔,著實體現了姚廣孝的地位不凡,只不過此時這禪房卻被戒嚴了起來。
由張楓親自帶人把守在門外院落各處,以防被隔牆有耳。
寺廟裡的僧人對此到是見怪不怪了,他們早就知道道衍大師和燕王殿下之間關係匪淺,且能隨意出入燕王府,又時候燕王殿下還會來到他們慶壽寺拜謁道衍大師。
所以眾位僧人對此都是習以為常的了,畢竟那是燕王殿下,不管怎麼戒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又會不識趣的上前胡說八道呢。
然而在這些僧人眼中,姚廣孝之所以和朱棣親近關係密切,那是因為期初姚廣孝來到北平時是奉了皇命,為已逝孝慈高皇后馬氏誦經祈福,是人家燕王殿下在京城請回來的高人,自然會以禮相待關係密切。
可是這朱棣和姚廣孝之間真正的關係卻沒有多少人清楚,就連王府內也只不過是燕王妃,張楓等寥寥數人知曉,也盡皆都是和朱棣關係匪淺的親密之人,自然無需擔心洩密的事情。
畢竟姚廣孝是朱棣請回來為母祈福的,可不是來做燕王府幕僚的,這事如果傳出去的影響可不太好。
不光是朱棣,還有姚廣孝這位有著高僧之名的出家人都要受到流言蜚語的牽連。
雖然其本身做法無妄,不在乎這些,但終究是因朱棣而起,自然也要由朱棣來承擔風險,所以每次都是如此戒備保密的狀態,反正在外人看起來也僅僅只是他朱棣膽小不放心自身安全罷了。
當然,如此防備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朱棣凡是親自來找姚廣孝的時候,基本上談論的都是一些異常私密切牽連甚大影響深遠的事情,由不得朱棣不嚴加防範,以免有心人聽了去鬧出很多麻煩出來。
今日亦是如此,朱棣匆匆忙忙趕來,連茶水都來不及喝上一口便出言相問,求得就是一個迅速。
姚廣孝見此也嚴肅了起來,耐心的聽完朱棣講述事情經過,在徵求他是否應當回絕朝廷旨意的時候,姚廣孝斬釘截鐵的說道:“殿下必須要遵從朝廷旨意,世子們也必須去金陵城,這件事無可改變也必須如此!”
如此堅定的回答讓朱棣為之一愣,讓他不由得盯著姚廣孝看了一眼,卻只見到那異常堅定的眼神和無比確信的目光。
既然如此,朱棣本著對姚廣孝的信任,再加上這件事緊急,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再詳細問詢為何如此做法的理由了。
朱棣點了點頭算是應允下來,接著便什麼都沒說就匆匆又趕回了燕王府,卻令張楓火速著急眾位世子到前殿內待命……
另一面,有著朱允炆暗中授意的傳信使者,在他第一步踏入燕王府的時候就打起了一萬分的精神,時刻關注著四周的動靜,尤其是在面對朱棣的時候,在傳達朝廷旨意之後,更是死死地注意著朱棣的神色,以便回京覆命所用。
不過那時朱棣心中早有預料,表現的自然是萬無一失,這使者什麼都沒有看出來,還被朱棣以暫時歇息,他去召集各位王府世子的名義給安排到了一處客房當中,算是變相的給囚禁了起來。
不夠信使對此到是沒有什麼感到奇怪的地方,如果燕王不這麼做,當場就答應了下來那才是真正令人懷疑的呢。
如此稍稍拖延一下,這才是正常人應該有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