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1章 事有好壞兩面,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朱元璋從一小小放牛娃,打字不是一個的農戶子弟,做到義軍領袖,做到吳王,做到如今大明的開國皇帝。
這一步步的走來,可以說他是歷經了千難萬險,生死之間的徘徊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刀槍之中,箭雨之下,憑一己之力聚眾人之誠,驅逐胡虜,復我中華。
這是當初朱元璋在南方站穩跟腳以後,派遣徐達常遇春等大北伐時的宣言。
而如今他做到了,並且不僅僅是驅逐了胡虜,甚至還一度反攻出長城關外,乃至如果這一次不是因為突然病倒昏迷不醒,使得天下局勢變幻,說不定這長城以北的草原底盤也都要歸於大明版圖當中了。
但是這生老病死終究不為人力所控。
就算是古往今來的神醫聖手,也沒有活死人生白骨的本事。
醫者之道,往往只是在於治癒病患身上的疾病,讓那些致死亦或者令人痛入骨髓的患症得到解決或者壓制。
從本質上講不管是古時扁鵲,華佗等等,這些醫術通天之人,也要從患者本身上著手,根本沒有改天換命的能力。
所謂起死回生,從閻王爺手中搶人,這也不過是對他們的誇讚,虛的成分居多,但也是證明了醫者醫術的高超,可絕對不是說一個醫者就是萬能的人。
如大明現在的太醫院,雖然能入朝廷太醫院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醫術高絕之輩,但民間自古以來並不乏奇人妙術。
可要輪到身體根本,醫道基礎上,就算民間奇人再多,也根本沒有辦法和太醫院這些德高望重的醫官們相提並論。
再者說來,這朱元璋的身體本就已是油盡燈枯,縱使山參靈芝等名貴補藥,能夠易血通絡,也挽救不了壽數已至之人的生命。
所以別說這些太醫們無能為力了,就算真的廣發天下佈告,著急奇人異士入宮,也絕對沒有辦法讓朱元璋痊癒乃至增加壽數。
甚至還會招來一些利令智昏,為了那金銀財寶豐厚賞賜的騙子等等。
到那時不僅徒費心力,還要一次次的帶著希望進而變化為天大的失望,這才是最致命的打擊。
當然,就現在朱元璋昏迷的狀態,太醫們也不是沒有辦法讓他直接甦醒過來。
可之前便已經和朱允炆商量過了,這種近乎於折損朱元璋為數不多壽數的方法來換取一時的情形,朱允炆是大大的不同意。
再加上太醫們也不願意承擔這種容易出事的責任,也更加不想要因為他們的手段是朱元璋可能提早的殯天。
所以這到現在為止便是順其自然的結果。
讓朱元璋慢慢在昏迷當中恢復,每日由太醫診斷再決定調理方法等等輔助事宜,以期能夠用最溫和的方式讓朱元璋甦醒過來,最起碼不能再讓他的身體出現更大的創傷。
不過朱元璋現在昏迷不醒,躺在床榻上是清閒了,也是他這數十年來為數不多能夠什麼都不用管的幾個月。
可朱允炆到有的他忙,好不容易輪到他這個儲君自己監國理政,哪能不興奮一番。
雖然一開始是有些茫然慌亂,還有點害怕的意思,好像對突然降臨到他身上的無上權力而感到那一絲絲的恐懼。
但是隨著逐漸的適應,也有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傾力輔佐,再加上朝中大臣,勳貴們的配合。
朱允炆從一開始的慌亂到現在的自然,已經漸漸有人君之像,在國家大事的處理應對上也不再彷徨和無限的顧慮。
可以說這一次朱元璋的昏迷有失也有得,正所謂好壞各一面,兩者從來不獨自出現。
失去的自然是大明的種種機會,就包括對關外的干涉,對大明將來稱霸草原的契機等等,乃至國內不可避免的動盪,這都是隨著朱元璋病危訊息傳出去所帶來的影響。
而得到的也恰恰是朱元璋昏迷之前最想看到的一面。
那就是儲君的成長,是朱允炆的成長。
為什麼朱元璋要拖著病體苦苦支撐,不就是因為朱允炆乃新立儲君。
不僅在人望威嚴上都不足以鎮壓天下,就是在政略方針等等處事辦公能力上也不滿足大明皇帝的標準,或者說是來自朱元璋的標準。
當然了,只有一點,這新任儲君讓朱元璋滿意才是最重要的,其餘的問題可以慢慢的培養。
也正是在培養的過程中,朱元璋越發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了,心中的急迫感也越發的強烈,不然也不會在之前有些過於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