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5章 來自晚輩的忌憚,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帝駕崩的訃告和新帝登基的天下詔令同時從金陵城發出,也代表了朱允炆足足拖延了近七日的時間才將自己皇祖父朱元璋駕崩的訊息以官方名義告知於天下。

這不僅有他自己的私心在裡面,是為了保證其登基的穩定和所謂天下的安穩,但是不是為了防止大明這些邊塞封王接機插手就只有朱允炆自己心裡清楚了。

天下通告,自然是下放至各布政司府州縣內。

就連一路上抓緊時間趕路,露宿野外為了多爭取一些速度的朱棣等人,也知道了這個傳遍天下的訊息。

初聽聞此信之時,朱棣心中是一陣惱怒和不信,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那個皇侄兒居然在先帝遺體未葬之前便迫不及待的登基皇位昭告天下,向世人展現他的正統性。

這在朱棣看來是十分不孝大逆不道的行為,簡直是有違他儲君的身份和皇長孫的尊諱。

當然了,這是因為朱棣並不清楚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已經在他出發的那天便下葬於東郊皇陵之內,他這裡的氣惱憤慨,在朱允炆那邊卻沒有什麼忌諱一說。

雖然這倉皇精簡的下葬和迫不及待的登臨帝位著實是有些吃相難看了點,但畢竟沒有違反祖制和禮程,也是按照朱元璋皇命遺詔所做,就算是禮部也挑不出來什麼,並且他們也不打算在這個時候給新帝找麻煩,那豈不是和自己頭上的烏紗帽過不去嗎。

所以,朱允炆登基大典雖然是快了一些,但也的的確確是按照既定程式走的,沒有什麼差錯和逾越不敬之處。

反倒是朱棣這裡訊息不太靈通,也是因為朱允炆本就沒將先帝大葬的訊息通傳天下,實際上除了金陵城周邊的百姓以外,還這沒有多少人知道朱元璋已經下葬於東郊皇陵了呢,畢竟這訊息的傳遞也是需要時間的。

況且就算朱允炆是太過精簡了一些,顏面上看起來是有些不尊先人祖父的禮節,但那也是按照先帝遺詔來做的,有這麼一個擋箭牌在前頭放著,朱允炆怎麼做其實都不算過分,只要順序章程不亂,哪怕是一天之內完成下葬和登基都沒有什麼問題。

只是朱棣這裡卻尚未知曉此事,仍然氣惱於朱允炆急迫登基,對這位見面不多的皇侄兒打心底裡有了幾分不滿。

可朱棣卻不知道,他這裡才是剛剛對朱允炆有一點不滿的意思,可在朱允炆的心裡頭,大明這些個分封的藩王當中,最令朱允炆痛恨巴不得早早奪爵的就是朱棣這個燕王啊。

有的時候朱允炆真是想問問自己的皇祖父,為什麼如此的能生,導致大明現在分封出去的藩王如此之多。

光是在邊塞鎮守的藩王便有九人之多,也代表了九個手握重兵權勢的威脅。

而大明內部還有很多的藩王,也一個個封國均在富碩重鎮之中,影響力就算不多卻也是不小。

況且每年宗人府都要撥出一部分銀錢供給各地藩王府邸,還要抽點銀兩給那些塞王養兵,這在朱允炆看來簡直是用朝廷的錢再給朝廷樹敵一樣。

如果那些個邊塞封鎮的王爺心有不軌互相串聯,到時候難免要讓西晉八王之亂的禍事再一次重演,那對大明江山而言是無比重大的打擊,甚至很有可能便如西晉一般一蹶不振啊。

這也是朱允炆本身就和朱元璋之間國策上最根本的區別點,也是相差最遠的一點。

朱元璋是想讓朱明皇室子孫鎮守天下,由天子高高在上統領四方進而掌控整個天下,還能有自家人的身份多一些放心,不用太過擔心忠誠方面的問題。

並且在朱元璋的準備當中,藩王不僅是從護衛府兵到王府內支出用度等等,大部分都要依賴於朝廷的供給。

就算有的藩王自己琢磨了營生,就像是朱棣一樣,那也少不了每年宗人府,兵部,戶部等給藩王府派發的大頭重要。

所以在朱元璋看來,對各地藩王只要掌握好他們的錢袋子和糧袋子,這就好控制,還能十分放心的將天下交給這些人,而作為天子只要在京城操控大局便可。

朱元璋著想法是好的,實施的倒也不錯。

可是卻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原本大明的第二任天子可是已故懿文太子朱標,而不是現在的新帝朱允炆。

兩者之間隨是父與子的關係,可是對於整個天下局勢乃至朝廷規矩都有不同的意義。

就說如果朱標未死,那麼現在所謂的藩王勢力龐大,什麼朝廷掌握不足恐為後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不會存在。

因為朱標的身份地位在那擺著,他是朱元璋的長子,是諸王兄長,天下表率,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江湖有點皮

大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