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青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北伐,大明軍侯,冼青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朝的主人和兵部的三位大佬此刻正坐在乾清宮中。
兵部尚書唐鐸自朱老爺子起兵時就一路追隨其左右,在取消中書省以後擔任刑部尚書一職,這不前些日子上任兵部尚書李溦告老還鄉,唐鐸就接了他的班主掌兵部大權,而王志和李克剛兩人也是新調任的左右侍郎,可以說整個兵部的領導層全都換了人。
“振之,關於北元叩關的奏章是你在朝會上請奏的,你說說現在長城那邊是怎麼個情況。”
唐鐸起身回答道:“回稟陛下,自夏末秋初之時,北元的遊騎就四處襲擾我大明長城邊關,尤其是以北平左近的邊關最為眾多。據我放探馬回報,此次是北元平章乃兒不花作為試探我大明邊防力量的軍事行動,更有平章別裡不花和太史文通等人在一旁策應。
微臣以為他們若是探的我明軍守備力量不足則將會大舉進攻,若是沒有機會可稱他們也毫無損失。只不過這樣倒是苦了我我邊軍將士,要四處應對北元迅猛的騎兵。”
朱元璋點點頭,他對唐鐸的看法表示認同,也知道騎戰一直是大明軍方的弱項,不過現在倒是可以憑藉著火器之利來跟鐵騎衝鋒稍加抗衡,然而戰馬的數量始終都是大明朝的痛處。
“王志,關於戰馬的繁殖管理太僕寺研究的怎麼樣了?”朱元璋轉頭問向一旁的兵部左侍郎。
“自太僕寺建立以來,我朝馬政發展日新月異,從洪武六年的五牧監四十八群到洪武七年的五牧監九十八群,再到今年末微臣從滁州統計的十牧監一百八十四群,刨除掉其中的老弱病殘等,能直接調集上陣的戰馬大約有八萬六千匹左右,足足是我大明朝自開過以來馬匹數量的兩倍!”王志振振有詞的講解,對於當年從一介鄉兵出身一路和北元人作戰的經歷來說,他深知戰馬對此時大明朝的重要性,能在短短几年間使得戰馬的數量能夠翻了幾番這太僕寺也算是立了大功了。
聽了這個訊息朱老爺子的臉上也緩和了不少,但一想起自家用戰馬還要三個馬場東拼西湊,而北元朝廷有著天然優勢,動輒以十萬計的戰馬實在是令人難以企及,想到這裡老爺子還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四人就北元擾邊一事仔細的討論了半晌,連晚膳都是朱元璋賜的飯食在宮內解決的,可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個結果,唐鐸認為此時已經將要入冬,北元人想必不會持久戀戰,畢竟冬季作戰對於馬背上的他們實乃不易,所以也就不太需要怎麼關注北邊的事情。
他的想法是想要先穩定雲南,那裡還盤踞著元朝殘餘勢力,對於大明朝來說始終是個恰在咽喉裡的刺,不吐不快。
而王志卻和他想法相左,他則認為雲南不過是小患,雲南地處偏安,山林茂密,土家盛行不服王化,倒時只需遣一員上將帶甲十萬南下即可,說不定那些土司們又會像當年投降元朝一樣投降我大明朝。
反之北邊的元人才是我大明朝真正的敵人,他們的戰力還十分強大,此時叩關正應該加緊防範,以備戰事,絕不能置之不理,任由北元鐵騎肆無忌憚的襲擾我大明邊關。
兩人就這麼在乾清宮裡爭論不休,李克剛則是個和事佬,哪邊都不得罪,哪邊都贊同。朱老爺子就坐在椅子上靜靜地看著堂下爭論的兩人,他很喜歡這種節目,每次自己的臣下因為政見不同開始爭吵的時候,老爺子都是最高興的,巴不得他們吵得更加厲害些,這樣他才能更加輕鬆的控制朝臣們,若是地下的臣子都擰成一股繩,那他這個皇位坐的可就不安生了。
“哼!尚書大人的意思是就放任北元騎兵在我大明關下策馬奔騰?”漸漸爭出了火氣的王志語氣強硬的說道。
“老夫不與你爭論這些,我可從沒有說過這般話語,在下只是覺得先南後北先內後外方是國之大策。”唐鐸撫著鬍鬚淡淡的說道,他可過了衝動不過腦子的年歲,養氣修身的功夫自然是高深的,不會動不動就起了無名火。
唐鐸這般淡然的樣子刺激著王志的神經,已經四十五歲的王志仍舊性如烈火,咬牙切齒的看著唐鐸,若不是在這乾清宮裡,他說不定就要背上一個毆打上官的罪名了。
“好了,振之你就不要再激他了,一大把年紀了,怎麼還像個稚童一樣。”李克剛接著活著稀泥。
這時看了半天戲的朱老爺自發話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你們三個都散了吧,這件事我自會有定論的。”
說完也就沒再理三位大臣,轉而認真的看起了手中的《臣戒錄》。
三位朝廷大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皇上手裡的書名,不禁打了個冷顫。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