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柔妃!,鷹視狼顧,張通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宮,御書房
葉明盛看著手中的兩份檔案,眉宇中也是透露出一絲糾結,自從在古三思口中得到了兩個適合接任尚書的人選後,葉明盛便是將沈長虹,葉浩兩個人的資料重新找來看了一遍。
對於沈長虹,葉浩這兩個人葉明盛都並不陌生,畢竟這兩個人一個是吏部侍郎,一個是雲並布政使,在大乾都屬於是高G行列,也都是葉明盛親手提拔任命的!
但你要說葉明盛對這兩個人有多熟悉,那其實也沒有多熟悉,畢竟這得兩個人相較於大乾的權利核心還差一些,平日裡和葉明盛接觸的不算太多,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機會直接向葉明盛做彙報,所以平心而論葉明盛對這兩個人瞭解的並不是太多!
而那天在詢問古三思之前,葉明盛也是考慮過一些人選,但是對於古三思說出的這兩個名字,葉明盛第一反應是有些意外的,但仔細一想貌似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為了更加慎重的做出選擇,葉明盛也是將這兩個人的檔案調了出來,對這兩個人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現年四十六歲的沈長虹是齊魯人士,當年葉明盛手下地盤擴大到了雲並,齊魯,冀豫,但是中樞的核心人物仍舊是遼陽幫的這些人,這也導致當年在葉明盛手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有很多的版本,但中心思想只有一條,那就是奉武軍是遼陽人的奉武軍,葉明盛只相信遼陽人,別的地方出身的人都是後孃養的,進入不了奉武軍的核心層,一輩子只能給遼陽人做墊腳石當牛做馬!
這種聲音在當時監察司的推波助瀾下,可以說是流傳甚廣,對奉武軍內部的團結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所以為了破除這種不和諧的聲音,防止其他籍貫的人士對奉武軍離心離德,葉明盛也是決心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海納百川,誠邀各方賢才共創盛世的態度,為此葉明盛調了很多齊魯,冀豫籍貫的G員來中樞任職!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在齊魯基層工作多年,聲望Z績都不錯的沈長虹出任了當時的人事局副局長,至此沈長虹便一直在中樞工作,後來葉明盛成立易京朝廷後,他也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吏部侍郎!
因為吏部的事物主要還都是由古三思來向葉明盛做彙報,所以身為吏部侍郎的沈長虹向葉明盛彙報的次數不算太多。
不過就這幾次彙報,不說給葉明盛留下了多麼驚豔的印象,也是讓葉明盛覺得這個人十分不錯,彙報的時候邏輯清晰,三言兩語便是切中事情要害,態度也比較誠懇。
除了直接給葉明盛留下的影響外,像之前戶部尚書崔紹,都察院左都御史蕭靈玉,吏部尚書古三思,都是在葉明盛面前誇讚過沈長虹,說他為人忠厚老實,並且年富力強,工作起來一絲不苟值得信任··················
因為這些葉明盛之前在蕭靈玉隱退後,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職空缺之後,也是考慮過讓沈長虹接任這個位置!
但是之所以葉明盛沒有讓沈長虹接任左都御史,而是讓楚知易接任了這個位置,其原因就在於沈長虹雖然能力強,工作認真態度好,但是他也不是完人!
沈長虹的缺點就在於,他有時候過於八面玲瓏了,看上去和朝堂上的各方人物關係處的都不錯,誰的招呼都給面子,這是葉明盛所不喜歡的!
正所謂百步者九十為半,目前雖然大乾的改革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對葉明盛來說這仍舊不夠,葉明盛接下來還要繼續推動改革,所以葉明盛希望換上來的這位尚書也應該是一位堅定的改革派,而不是一個為人圓滑的老好人!
而古三思口中推薦的第二個人選葉浩,和沈長虹相比較和葉明盛的關係更親近一些,算是葉明盛遠房親戚,沒出五服的堂兄,也是目前宗室目前在大乾G場的代表人物!
葉浩雖然是葉明盛的堂兄,但是在幾年前在奉武軍中並不起眼,只是幽燕境內的一個縣令,當時宗室在奉武軍內部的代表人物,是葉東,葉鐵,葉奎,葉洪生,葉寶德等人!
那個時候奉武軍剛剛攻下晉中不久,因為雲並飽經戰亂,情況十分的糟糕,而且又是和洛安朝廷的戰爭最前線,所以奉武軍內部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晉中接任知府··············
當年葉明盛率領奉武軍入關後,雖然透過一系列的戰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是積累了一些實力,但是奈何上官宏遠二十年積威太重,並且又率領禁軍攻下了川蜀,擊潰了南巡朝廷,所以當年明眼人都知道,上官宏遠下一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