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純屬狗屁(下個月不知道有啥遊戲),開局一座核心艙,西貝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上,秦昭襄王果然不提城池換玉之事,只是捧著和氏璧把玩,闌相如見情況不妙便心生一計,說此玉還有瑕疵,讓我為各位指出。接著藉口拿回和氏璧,便想要將其砸爛,而秦昭襄王迫於闌相如的壓力,不得不答應沐浴齋戒五天來接下和氏璧。然而闌相如在這之後就迅速讓親信將和氏璧送回趙國,這也是完璧歸趙的由來。”
聽到這裡,眾人也是議論紛紛。
“那秦昭襄王也太不講究了,都說好要換城池了,結果不換,這不欺負人嘛。”
“就是欺負你啊,畢竟當時秦國最強,趙國根本無力反抗。再說了,那可是十五座城池,要我說什麼玉也不值十五座城池。秦昭襄王說這話,擺明就是隨口胡掐的,別說趙惠文王,我都不信。”
“所以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就在這時,王語嫣的聲音再次在眾人耳邊響起。
“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裡,命李斯撰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經玉石匠鐫刻於璧上,和氏璧便成為了玉璽。後來漢高祖劉邦推翻大秦,秦王子嬰將和氏璧獻於劉邦,劉邦稱其為‘傳國玉璽’,自此和氏璧便成為一國象徵。後來王莽篡位,曾向孝元太后索取和氏璧,被孝元太后怒摔地上,缺了一角。而王莽則命人以賈金鑲補,因此和氏璧又多了‘玉體金角’的雅名。”
這會兒整個牡丹樓都已經安靜了下來,大家都興致勃勃的聽著王語嫣的講述,畢竟現在最火的就是和氏璧的訊息,能夠得知它背後的故事,也算是一件趣事。
“王莽死後,一直到漢末的漢少帝,和氏璧便失去了蹤影。直到三國時期,長河太守孫堅在洛陽城巡邏,忽見一口水井光芒四射,便命人打撈,起出一具宮嬪屍身,頸系紅匣,開啟一看,其中正是和氏璧。後來孫堅戰死,和氏璧輾轉落到曹操手中,再到隋滅南陳,楊堅搜遍陳宮,卻找不到和氏璧,和氏璧也就此宣告失蹤。”
“哼,聽到了嗎?”
直到這時,端木槐才出口說道。而聽到他這不客氣的詢問,眾人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敢問這與閣下之前說的話有什麼關係?”
“這還不簡單?如果和氏璧真是能夠安天下的玩意兒,那麼當初拿著和氏璧的趙國就不會被滅了,而秦始皇拿了和氏璧,然後就二代而亡了。孫堅那件事要是真的,那他不也是和氏璧選定的天主?結果呢?他還不是死了?曹操拿了和氏璧也沒見他討得了好啊,幾個兒子全死了,後來被司馬懿竊了國,這和氏璧要是好玩意兒,不至於讓拿它的人斷子絕孫毀國滅朝吧。”
說到這裡,端木槐哈哈一笑。
“這東西說是妖穢之物還差不多,慈航靜齋居然還把這東西拿出來當什麼寶貝,還得和氏璧者得天下?怎麼就那麼肯定得和氏璧的是千秋萬代的明君,難道就不能是胡亥孫堅曹操這等倒黴催的苦逼嗎?就連嬴政劉邦也是統一天下之後才拿到的和氏璧,又不是他們拿到了和氏璧才一統天下,這麼一看,這玩意兒除了名頭大點兒,有個屁用啊,害死的人還不少呢。”
此言一出,整個牡丹樓頓時一片譁然。之前大家夥兒都是按照慈航靜齋的說法,潛意識就認定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然而在端木槐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新角度之後,這些人才發現,這和氏璧害死的人好像比因它而成事的人多的多啊!
而且好像也沒有哪個人是得了和氏璧之後才得天下的,反倒是得了天下之後才得和氏璧的!
聽到酒樓裡的喧鬧聲,端木槐冷冷一笑,這種偷換概念的把戲在這個時代還不流行,但是在端木槐的時代卻是早就被人玩爛了。就好像大家都說只有走西方民主道路的國家才能成為發達國家,所以你們要想過好日子就必須改革體制。但是你要問他們哪個國家是改革成西方民主體制後成為發達國家的,他們就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一派胡言!”
然而,很快就有人出言呵斥。
“慈航靜齋心懷天下,為尋明君而入世,求的是百姓萬民福祉………”
“這不廢話!”
還沒等對方說完,端木槐就冷冷打斷。
“你就是去青樓找娘們兒,那娘們兒也只會對你說大爺好帥好大方,而不會直截了當的說大爺掏錢吧………那是搶劫呢!”
此言一出,整個牡丹樓停了片刻,接著頓時鬨堂大笑起來。
畢竟端木槐話糙理不糙,大家也都明白,就算是魔門,也不會說掌權之後就會殺盡天下所有反對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