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沁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計謀天下,大明宮謀,地沁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

五月的京師城外,雖然才剛剛退去春寒的料峭,但一切都是那麼的春意盎然了。

良鄉,只是京師城外的一個小鎮。

十四歲的興王朱厚熜在這裡已停候了兩天。

兩天在平常的日子不算什麼,可現在是明武宗駕崩,急待新皇登基安定朝野的時候,這兩天就顯得是那麼的重要和不同尋常了。

陪同興獻王朱厚熜到達這京師郊外的還有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這些人都是奉張皇太后懿旨到安陸州(今鍾祥市)迎接興王來京登基的;同時到達的還有長史袁宗皋,當然也還有那隻與他形影不離的白狗。

自朱厚熜的父王朱佑杬病逝,長史袁宗皋就奉當朝首輔楊廷和之令到安陸輔佐朱厚熜承襲興獻王、接管王府,這一去就是半年有餘。現在因朱厚熜不願從東華門入宮,而與以楊廷和首輔為首的一眾朝中元老僵持在這裡。這令袁宗皋左右為難。

在這同一時刻為難的又何止袁宗皋一人。

在京城皇宮裡,慈寧宮中的張皇太后也是一籌莫展,興獻王接替皇位是由首輔大臣楊廷和提議經她首肯的,由興獻王接替皇位的詔書已詔告天下,現在興獻王朱厚熜與楊廷和因是否執太子之禮入宮,而二人扛上了。這不能不令張皇太后為難。

一邊是朱家的血脈,一邊又是三朝元老,而且似乎二人說的都有道理,這才是令張皇太后不好決斷的原因。

“現在外面的情況怎麼樣了?”張皇太后問剛從外面進來的宮娥王玉珍。

“回皇太后,現在楊大人還是不同意興獻王執儲皇之禮入宮。”王玉珍回著張皇太后的話。王玉珍已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人,歲月的鉛華早已洗去了她那容顏的青澀。

“那你速速再去打探,一有變化就回來稟告。”已經兩天了還沒有一個結果,這也不能不令張皇太后心焦。

張皇太后雖貴為皇太后,但大明自建朝一來就嚴禁後宮干政,現在因明武宗駕崩西去,是朝野非常時候,張皇太后才順理出來協助朝中三公遴選皇位的繼承者。這原是皇家自已的事,那首輔楊廷和本不可過多幹涉,只因皇位牽扯太多,各方勢力都想在這關鍵問題上分一杯羹,以此來鞏固自己一方的力量。

這也皆是因皇家這幾代來太過於軟弱,使得朝中出現了奴才欺負主子的現象時有發生。

“十四歲,又是一個小皇帝;不知又得多少年,皇家才能真正再站起來。”張皇太后在心裡嘀咕著。

張皇太后明白首輔楊廷和舉薦興王朱厚熜的用意,也就是想一個十四歲的小皇帝,在朝中事務上還不是什麼都要聽他這個首輔大臣的。張皇太后明知首輔楊廷和的險惡用心,但也不能太過於明顯的忤逆楊廷和的意思。楊廷和他現在可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從六部五寺到地方行都,皆有楊廷和的朋黨和爪牙。

這才是張皇太后真正忌憚楊廷和的地方,好在張皇太后透過打探得知自己的這個侄子自幼聰明過人,熟讀《孝經》、《大學》,通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這也是張皇太后對楊廷和舉薦興獻王持首肯態度的原因。

“時間,時間,假於時日我皇家一定不會再受制於你們這些奴才的。”張皇太后在心裡對自己說。

令張皇太后沒想到的是,這個皇家的侄子還沒有進駐皇宮就與那首輔大臣楊廷和扛上了。張皇太后是既興奮又擔心。

“還是年幼,太過於鋒芒畢『露』了。”這是張皇太后現在對朱厚熜這個未來皇帝的評價。“要不要幫這個侄子一把?”張皇太后在心裡問著自己。為了朱家的千秋大業,往常這樣的事張皇太后都忍著過來了,現在真的要為這個還不是皇帝的侄兒與楊廷和這樣的老臣分庭抗理,這值得嗎?

這是張皇太后現在需要權衡的事,也是她現在最想弄明白的事,所以這兩天來她一直都在觀望著,看楊廷和與這未來的小皇帝雙方怎麼出牌。

被張皇太后惦記著的首輔大臣楊廷和此時也正在閣老院裡生悶氣,“這個小王八崽子,不說對本首輔感恩戴德,還沒進宮就跟老夫扛上了,這還了得。這次若是不打掉他的囂張氣焰,那他以後還不會翻了天了。”

首輔大臣楊廷和現在口中所說的“小王八崽子”正是此刻滯留在京師郊外良鄉的朱厚熜。

作為首輔大臣的楊廷和在明武宗駕崩後,之所以選中遠在安陸州(今鍾祥市)的朱佑杬之子朱厚熜,不僅考慮到他是明武宗的侄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他年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綠帽公

水刀伐木

回到古代當皇子

馬猴燒酒

龍圖風雲錄

越小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