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沁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雨中行軍,大明宮謀,地沁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西路大軍會鎮西將軍被自己的前鋒官李光啟拖進戰爭,正在追剿著韃靼人的後尾隊伍時,嘉靖帝坐陣的中路大軍,在擁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也只是趕了兩天的路,在尋找韃靼人無果的情況下,便開始悠哉樂哉地在河套大地上行走著,這也算是宣示著大明朝的強大。
隨大軍而來的劉美人和王浣衣這兩個明武宗的妃子自從公開露面後,就在隨軍的大臣中掀起了不小的非議。
最先找到首輔大臣說這事的是此次的北征的大元帥兵部尚書王時中。
首輔大臣楊一清這幾天本來就被大臣之間私下的議論皇上這事很鬱悶,現在兵部尚書又直截了當的親自找到他來說這事,他便沒有好氣地說:“兵部尚書大人,此次北征你是元帥,現在又是在征討韃靼人期間,就是本大人也要聽你元帥大人的,你何不親自去向皇上呈情。”
王時中被首輔大臣楊一清一句話給噎得下不來臺。自率大軍進入河套後,一場戰都沒有打,別的文臣們到是無所謂,可他王時中作為元帥那心中的焦慮自是不必言說的;他正想著皇上身邊出現了這兩個女人,能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可到今天大臣們也只是敢在私下議論,而沒有一個人出面去把這層紙給戳破,王時中能不著急嗎。
一時間王時中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目著臉站在那裡。
首輔大臣楊一清比其他人更鬱結的是他比誰都清楚皇上身旁出現的這兩個女人的身份,前皇帝明武宗的妃子也就是現在皇上的皇嫂,這現在與皇上在一起,這大明的禮儀何在?
大臣們的非議楊一清都可以視若無睹,可兄弟和嫂子之間發生這樣的事,而且還是皇上,這是楊一清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楊一清萬分鬱結的時候,王時中來與楊一清又說這件事,這楊一清能有好臉色給王時中看嗎。
王時中在楊一清處碰了鼻子的灰後,悻悻地走出楊一清的帳篷。正好碰見自己的旗牌官來找他。
“元帥,先鋒官李承勳大人在元帥大帳等大人。”
王時中和楊一清剛才都是從嘉靖帝的大帳裡上完早朝回來的,現在的王時中在楊一清的帳篷裡惹了一肚子的氣正無處發洩,他一走回自己的大帳,見李承勳還站在自己的元帥帳內,就沒有好氣地說道:“先鋒官大人,你是沒事做了嗎?我們這是在打仗,不是還在京城,享受那太平時光。”
李承勳莫名其妙地被元帥這一頓訓叱,本來對王時中自進入河套地區後採取的戰術有非議的他,怎麼咽得下這一口氣,“元帥大人,令行將止,我身為前鋒官自是要遵循元帥的軍令,今日元帥到現在沒有下令,本將不知如何行事。”
李承勳不軟不硬的一句話頂了回來,讓王時中也不知如何說。
王時中不知今天是怎麼的了,在比自己品階高的首輔大臣面前被懟了一次,鬱結了半天,現在又被自己的下屬這般地頂一句,真是一點威信都沒有了。
王時中心中雖然一萬個不痛快,但他還是分得清輕重的,在這件事上也是更知道進退,他不可能與先鋒官李承勳在自己的元帥大帳裡吵起來。
“馬上起營開撥,今天比昨天要多行二十里地。”王時中這算是給先鋒官李承勳下達了行軍的帥令。王時中現在心裡所想的就是給楊一清這些文官們一點苦頭吃。
從王時中的命令下達,到整個的大軍開撥還是花費了近一個時辰,這還是在王時中派出旗牌官多次的催促下才達到的結果。
也許是老天也想配合王時中來報復文官們一下,今天剛行了不到一個時辰,天空就下起了毛毛細雨。雨雖不大,但裹著那北風飄落到人們的身上卻格外的冷。
文官們在京城時都是坐著轎子,但這是在戰場上,除了嘉靖帝擁有一輛車輦外,其他的文官都是騎馬行進。
首輔大臣楊一清心中本就煩躁,現在再在這種環境下行進那心中的煩躁更甚;到今天前鋒營都沒有發現韃靼人的影子,現在下雨還這般的行軍,楊一清有些想不通。
現在是行軍,一切皆聽兵馬大元帥王時中的,所以楊一清心中雖有不理解,但他還是知道自己在這事上現在是不能發言的。
楊一清能正確地評判當前的時勢,可那隨行的其他文官卻是不顧這些的了。戶部尚書鄒文盛在其他幾個大臣的勸說下來找楊一清。
“楊大人,楊大人,”鄒文盛從後面的蓋過了風聲使楊一清能清楚地聽見。楊一清早晨與兵部尚書鬧了一點不愉快後,他事後想著就有些不值得了,這時聽見鄒文盛叫自己,那態度自然也就平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