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沁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章 張璁拜相(一),大明宮謀,地沁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嘉靖帝北伐親征,這留守京城的大臣們也是三個多月未進這中和殿了;今日再走進這金鑾殿,特別是看到一些老人的身影沒有在這中間出現,那心中自是生起一番感慨,同時也有一份慶幸。
文左武右,這是大明朝的慣例。
嘉靖帝在禮儀太監的延引下從中和殿的另一側走了進來,他緩緩地坐在了擺放在金鑾殿裡的龍椅上。
“吾皇萬歲,萬萬歲!”殿前的文武百官齊齊跪拜,山呼海嘯的唱諾著。很多大臣是三個多月沒有這樣喊過了,這一次可是沒有一點應付的意思。
“眾愛卿平身。”嘉靖帝本還有些睏意的,經殿前的大臣們這樣一呼喊,他也是精神抖擻起來。
“有本奏本,無本退朝。”禮儀太監習慣性地向下面的大臣們催促著。
雖說所有的大臣昨天都得到了今日恢復早朝的傳訊,但大家想想這也就是今年最後一次早朝了,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也沒有人把這些當作一回事,更是不想在過年前給自己添事。抱著走過場的態度,也就沒有什麼本要上奏的了。..
見殿前鴉雀無聲,那嘉靖帝的眉頭就有些皺了起來。
禮儀太監見嘉靖帝已表示出不悅之態,他便連忙再一次地對下面的文武大臣們喊道:“在本奏本,無事退朝。”這話聽在誰耳裡都知道話的意思是並不是要眾大臣行禮退朝,而是提醒大家趕緊上奏本。
聽明白了禮儀太監那話的意思是一回事,敢出頭來奏那無本之本又是另外一回事,大不了大家一起被皇上申斥,總比一個人出頭攬在身上好。誰也不是救世主,更沒有這一義務。
兵部左侍郎李承勳今日也在早朝上,他原本是想在眾大臣都上本奏請後他再上本的,現在見朝殿上這般氣氛,大家都不說,特別是那些留守京城的大臣都沒有本上奏,他也是有些猶豫了。
李承勳猶豫著,但又不甘心,因為他今天的本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雖說嘉靖帝在河套時撤掉了王時中的兵部尚書和北征兵馬大元帥,下旨由他李承勳代理兼任,可那不是當時沒有辦法嗎,現在回到了京城,那可就是另當別論的了。李承勳現在想的就是乘嘉靖帝對北征韃靼之事記憶尚好時把這自己兵部尚書的事給坐實囉。
李承勳見禮儀太監又唱諾了第二遍,那左右的文武大臣們還是低著頭不聲不吭,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李承勳就有些急了,他是不能再等了。
“皇上,臣李承勳有本上奏。”李承勳從武官行列中越眾走出。
能在這個時候走出來打破朝上這種尷尬的局面,坐在龍椅上的嘉靖帝特別留意地又看了李承勳幾眼,並且還是以一種很是欣賞的口氣說道:“李愛卿,有什麼本就直接奏來。”
“謝皇上。”李承勳本來還是有點膽怯的,現在從嘉靖帝那語氣中聽出了鼓勵的意思,他的膽子也就一下子更大了。
“皇上,首輔大臣楊一清自皇上在北征路上免職後,其首輔大臣一職至今空缺,請皇上速下旨委任,否則年後開元一切政事是不可耽擱的。”
聽李承勳的奏本竟是這樣的內容,那站在另一旁的吏部尚書桂萼就在心裡對李承勳罵開了,“真他媽的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桂萼至所以這樣罵李承勳,的確這官員考核舉薦之事應該由吏部來做,今天李承勳這樣上奏皇上,實有說吏部失職之嫌。
當然在朝堂上的大臣們心裡都明白,李承勳這是做並不是他想坐這個首輔大臣的位子,而是他想把自己那個代理兵部尚書的“代理”二字去掉。雖說朝上的大臣們都明白李承勳現在的用心,但他大家也都不願意出面來說破這事,包括現在對李承勳這樣越俎代庖怨恨的桂萼也是豎起兩隻耳朵聽著,看嘉靖帝怎麼說。
嘉靖帝也是沒有想到李承勳會在今日的朝堂上會提出這個事來,但好在他在北征時對朝中的大臣去留就有了一些考慮,所以這時對李承勳的奏本也就不是特別的反感,相反還有一種想借湯下麵的意思。
只是這時嘉靖帝想到了北征路上就又想起了至今還杳無音訊的白狗。白狗自跟嘉靖帝從安陸以來可是替他立下了汗馬功勞。
嘉靖帝現在對白狗還是很有些懷念。可嘉靖帝這些表情落在下面從大臣的眼裡,卻是認為這是嘉靖帝在認真思考李承勳的建議。
朝殿上一時落針可聞。李承勳站在文武大臣的中間現在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嘉靖帝懷念白狗,就想到了當初自己親征前交給白狗測查大明田地的事來。
“戶部尚書鄒文盛,那田地測查之事辦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