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道魔尊l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教導,明帝,極道魔尊ll,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縱觀大晉歷史, 景帝朝是最特殊的存在。
非但如此,便是遍覽史冊,也再找不出第二個似景帝朝那般詭異又奇異和諧的存在了。
真說起來, 這大晉歷代帝王還真有些邪乎。凡是女主登位的, 一個個都身強體健、精力旺盛, 哪怕不能再創輝煌,也能蕭規曹隨,延續盛世。
可若是男主御極的,除卻開國武帝之外, 一個兩個的都體弱多病。
非但如此, 就連各地宗親藩王, 乃至國公也是如此。
因此, 哪怕開國武帝是個反封建『迷』信的先鋒, 許多人也都私底下嘀咕:難不成, 這大晉的天下,偏愛女主嗎?
哦,順嘴說一句:蕭澄之所以在蕭闢和蕭虞之間更偏向後者,也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而景帝,便是繼武帝之後的第二位男主。
少年登基,體弱多病。
因此, 才會縱得那梁賊攬權,囂張跋扈, 連在京的宗室都不得不避其鋒芒。
奈何, 景帝雖身體不好, 『性』子卻烈得很,抓住了機會便傳召於分封各地的藩王,命他們入京勤王,清君側!
景帝想得清楚明白:藩王帶兵清君側,很有可能把“君”一塊兒給清了。
但凡他身體好一些,精力旺盛一些,一個權臣,多費些心思也就料理了。
可是天不假年,如之奈何?
景帝是寧願藩王入京後順便篡位,也不願江山社稷把握在臣下手中。
但景帝很明顯是想多了。
前面已經說過了,大晉宗室人丁稀少,哪怕是旁支的旁支,從一出生開始,也都註定了衣食無憂,前程似錦,更何況是藩王?
除非是似蕭澄這般,下了明旨從藩王世子中擇嗣的,對於生活安穩富貴的藩王們來說:冒著風險篡位,顯然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多思的景帝擔憂的“順便把君也給清了”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非但如此,各藩王親自帶兵勤王,替景帝震完場子之後,便自動自發地請辭了。
——封地裡也有一大堆事兒呢,且景帝已有儲君出世,誰耐煩在帝都裡耗?
但景帝反而不樂意了。
他體弱是天生的,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元帝才剛剛三歲,是個真正的懵懂稚兒。
他沒有精力壓制梁賊,就有精力壓制別人了嗎?
就比如,他的皇后。
梁賊乃是外臣,帝王誅殺權臣,向來是不需要什麼太周全的藉口的。
但皇后卻不一樣。
皇后與天子夫妻一體,亦是君,且與京城的幾位宗室國公都有交情。
先前是因著有梁賊那個共同的敵人,皇后為求自保,自然是團結在景帝周圍,盡心竭力地輔佐他。
可景帝太清楚他的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若是藩王就此離京,又沒了強勁的外敵,皇后肯定會想著要把持朝政。
必要的時候,她甚至會不惜讓景帝崩逝,聯合五位國公扶持年幼的太子登基,使上一個大大的陽謀:
——挾天子以令諸侯!
反正都是一家人,景帝是破罐子破摔了,也並不避諱什麼。
待諸王知曉景帝的處境之後,便商議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那就是先召令諸王世子入京,統領六部,震懾不臣。
然後,諸王才各自離京,返回封地。
而那早已下獄待死的梁太尉,就此倒了大黴,從死變成了生不如死。
幾位王世子請示過景帝之後,便將那梁太尉一家都放了。非但如此,成了年的還都給了虛職。
梁太尉頓感不妙,卻又攝於諸王世子之威,連自裁都不敢,唯恐斷絕了子孫可能有的一線生機。
諸王世子並沒有為難過他,只是時不時的某些舉動會讓他汗『毛』直豎,膽戰心驚罷了。
是的,對於諸王世子來說,總結詞彙就是“罷了”。如此的輕慢與毫不在意,看他就彷彿在看一隻連掙扎都不敢的螻蟻。
這一下子,不但鎮住了景後,更是鎮住滿朝文武。
而後,便是梳理六部、整頓天下,乃至輪流教導太子。
眾王世子各有手段。又因皆無爭位之心,能齊心合力。其手段之高超,心思之精巧,殺伐之果決,絕對不止是一乘於九那麼簡單!
終景帝一朝,天下百姓是安穩了,可天下的官員卻是個個戰戰兢兢,無不在殫精竭慮之餘,還得時時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