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星洲依稀記得第一次見起瑞時的情景,那是他還想過,像他這樣的人該如何打倒,人高馬大,如同一座小山,有熊虎之力,就是甲冑也包裹不住他充滿力量的肌肉。
可人終究只是血肉之軀,被找回來的起瑞已是冷冰冰的屍體。
馬槍挑開他的腹部直到胸口,內臟流了出來,胸口還有穿刺傷害,脖頸被劃開,一邊大動脈被割斷,血已流乾,高速衝鋒中的馬槍,足以刺穿鋼板,何況是區區人體血肉。
李星洲說不出話來,沉默許久,最終一句乾巴巴的話作結,:“好好收斂,把他的屍首帶回瀘州。”
縱使心中有言萬語,萬般悲痛,但都沒用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當死亡到來之時,只有順應,除此之外,卑微的人,又能做得了什麼。
起瑞率領的前鋒兩千多馬軍衝在最前面,大多已經死傷殆盡,剩下的人連一軍都不夠。
.......
大勝之後,亦有悲傷。
夏夜皎潔月色之下,眾多火把匯聚。
冷風箐以南的窪地中,上萬屍體累積成高高的山峰,像一座小山坡,有瀘州人的,但更多的是叛軍,很多屍體才從河水中打撈出來,不說氣味,實心炮彈攻擊下,很多人連屍體都找不全,河水沖刷浸泡之後的慘狀看起來就已令人頭皮發麻。
這裡挨著水源,不能放任不管,特別是天氣炎熱的夏季。
在華夏傳統觀念中,不知從何時開始也忌諱死亡,死人小孩不能看,棺材出門閒人避讓,不能看,守孝之人三年之內不入他人家門,否則會帶來晦氣和黴運等等,民間習俗流傳久遠。
這些東西大多都是宋後伴隨封建禮教逐漸形成的。
在李星洲看來,死亡是無須避諱的,生與死都是人生必須經歷之事,直面死亡,才能正視生的價值,如果連死都不能正視的人,是絕不會將他人性命放在眼中。
尋常人還好,要是到了高層和統治者也不知死為何物,就會釀成草菅人命的慘劇。
在所有將士注視之下,李星洲親自將火把丟入屍堆中,澆滿油,蓋著山中木材的屍山一下子點燃,然後烈焰沖天,火光照亮凜陽城外的原野。
所有人靜靜注視,一言不發。
李星洲帶著所有將士一起跪拜之,然後默哀。
......
入夜,凜陽城外,大軍已經紮營,營地中氣氛熱鬧,因為他們剛打了一場大勝仗,繳獲大量物資,馬匹,盔甲,武器等等。
凜陽城東西兩面都是山,大軍靠近城牆之後只能紮營在離城牆兩裡左右的峽谷之中,在通往凜陽城的大道上立起拒馬,木板,設立哨卡。
有狄至在,這些都不成問題。
夜晚,李星洲帶著嚴申和狄至登上兩側山坡,終於看到了凜陽的全貌。
凜陽城牆最高的地方高達三丈多,東西縱橫,正好夾在兩山之間,城內南北狹長,城頭亮著火光,到處都是把守計程車兵。
三四丈高的城牆,就是瀘州城也不敢比,果然是堅城,而且左右都是高山,沒有後顧之憂,易守難攻。
從他們站的山坡上居高臨下可以清楚看到城頭的情況,但這山坡距離凜陽城頭至少有一里多的距離,也就是六七百米。
別說尋常弓弩,就是床子弩也根本夠不著。
床子弩的極限射程大概三百米,但這是極限射程,能有效瞄準和殺傷的距離大概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
其實弓弩因為其彈速限制,有效殺傷的距離是遠遠低於人們想象的,而且非常考驗技術和經驗。
而且百步穿楊能叫神射手,所謂百步,大概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米的距離,可這樣的神射手,整個景朝找下來,說不定找不出手指的數目,而且必然是經過數年,或者數十年苦練。
十個人能決定一場大規模戰爭嗎?天方夜譚,除非在神話或者民間傳說之中。
.......
“真是風水輪流轉,沒想到如今輪到我們圍城。”李星洲站在山坡感慨。
狄至和嚴申興致都不高,大概因為起瑞的事,特別是嚴申,他和起瑞的關係是最好的。
吹著夜風,李星洲心中也不好過。
狄至對他的忠心像是坐而論道,易趣相投,對彼此才能的惺惺惜惺惺。狄至覺得他是個好領導,他則覺得狄至是可造之材。
嚴申則如同家人,不離不棄,不計代價,一直跟隨。
而起瑞對他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