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章 言語之利,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如朝廷欽使末敏雲本是來問知府蘇半安之罪,因為他兒子參與刺殺皇帝。結果在蘇半川口中就變成問全安蘇府之罪。

朝廷大軍南下本是後手,如果蘇半川拘捕,才由大軍出擊,殺入城中生擒。結果在蘇半川口中,朝廷大軍就變成無緣無故討伐蘇州之軍,還隱瞞他們刺殺皇帝之事。

聽他說完,李星洲越發感到其中黑暗。

百姓被先受叛軍禍亂,又受廂軍欺壓,民憤積累到極致就要噴湧而出,結果偏偏這時氣勢洶洶的朝廷大軍來了。

朝廷大軍在哪?為何而來?百姓不知。

只有官府知道,因為安蘇府掌握話語權,有話語權就可以為所欲為,他們怎麼說,百姓就怎麼信。

話語權自古以來都是十分可怕的天下利器,大多數時候掌握在官家手中,具體下來就是文人。

如果看五四遠動之前不難發現,只要對讀書人有利的歷史形象,大多會被傳頌塑造得十全十美,如同聖人,比如孔子、孟子、諸葛亮等等。

以諸葛亮為例,因諸葛亮做到讀書人的終極理想,不為國君實如國君,位極人臣。所以不管他原本何人,真的假的,演義也好,野史也罷都會往他身上加,久而久之,百姓也就信以為真。

而魏在正史為正統,但魏之曹操確被罵得最慘,被妖魔化,被讀書人各種貶低,久而久之百姓也就恨曹操了。

追根揭底,曹操為何招掌握話語權的讀書人恨,無非因他提出“唯才是舉”,人有才就用,管你是不是讀書人,是不是士人,這損害文人利益,所以會被口伐筆誅。

如今情況也是,掌握話語權的安蘇官府和丁毅,動動嘴就忽悠這麼多百姓。

百姓不知道,叛軍作亂,廂軍欺壓,都是蘇州官府和商人自導自演的戲罷了,就連朝廷大軍要踏平蘇州也是謊言。

言語之利,千萬倍勝於刀劍!

它輕輕鬆鬆擊敗朝廷禁軍,輕輕鬆鬆葬送數十萬人性命,輕輕鬆鬆讓兩府之地、千里沃野民不聊生。

李星洲站在他們面前,字正腔圓的大聲道:“丁毅也好,蘇半川也罷,什麼都沒告訴你們,你們不知朝廷欽使為何南下,為何大軍要來,那本王就告訴你們。

因為蘇半川之子蘇歡,還有丁毅在京城謀劃刺殺皇上,計劃敗露,他們一路逃回蘇州,欽使大軍所到,只為討伐逆賊,何來踏平蘇州之說!”

這一下,所有戰俘都愣住,因為這個他們從官府那聽到的完全不一樣。

“還有,廂軍作亂,搶奪民財糧食,官府給你發糧食,你們以為蘇半川仁慈愛民?

可本王卻從蘇州大商汪家家主汪倫那逼供出,廂軍和官府沆瀣一氣,蛇鼠一窩,廂軍搶糧給官府,官府就把西村搶的糧放給東村,東村奪的米送到西村,以此博得人心!”

這下,所有戰俘更加目瞪口呆,都低聲議論起來。

李星洲騎馬來回,嘆口道:“罷了,你們也是無辜之人,本王無意殺人,回去吧,將我今日所言之事仔細想想,好好琢磨,去好好印證,告訴你們家鄉父老。

同時你們好好記住,本王以朝廷平南郡王身份做保,蘇州人有罪者,賊首丁家、蘇家,其餘人等皆為之矇蔽,朝廷大軍到時若不抵抗者,可免罪。”

說完他對旁邊士兵道:“送他們出營。”

一下子,所有戰俘都歡喜起來。

李星洲想了想,又高聲道:“記住,今日本王所說,萬不可當著上官之面妄說,只可說與家人親友聽,因言之禍已至餓殍滿地、積屍盈野,本王也不想你們白白送性命。”

話音落下,戰俘們都安靜下來,用一種奇異的目光看向他。

“走吧,若下次,還敢站在本王陣前,你們定會沒命!”李星洲自信滿滿的說。

戰俘們默默點頭,隨即有人跪下磕了頭,然後才起身離開,眾多戰俘也如同感染一般,急於求生的人們彷彿戰勝對死的恐懼,一個接一個叩首一拜,然後才被送離軍營。

李星洲也知道這些人下次見面,有可能是站在他對面,畢竟個人在集體意志面前何等渺小,他們即便再不想,也會身不由己。

可正如他所說,因言語矇蔽,死的人已經夠多。

再者,政治永遠是拉攏大部分,打壓一小撮,首惡必辦,從惡勿查,他也想透過這些人,揭穿丁家和安蘇官府的謊言,然後孤立他們。

所以李星洲才說,朝廷只有丁家、蘇家問罪,餘者無罪。

兩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