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4章 平南王在在行動(上),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一早開始,李星洲帶著新軍開始瞭解江州城內具體情況,按理來說,這樣的大事先期準備至少十天半個月,然後徐徐開展。
可皇帝給他的時間實在太少,只有三個月。
這與羽承安的算計密不可分。
他繞過平章事德公,先一步給皇帝上奏摺,也讓皇帝心中留下江州的事“沒那麼嚴重”的印象,才會有今日結果。
一步先,步步先,接下來他就能籠和度支司卡斷銀路,又能趁機攪亂和金國的談判,雙管齊下,讓他無法左右難以兼顧。
如果最後江州他搞不定,回去還有和金國談判的爛攤子,兩事並奏,皇帝就是心裡想也不能一味保他。
哪怕他把江州搞定,還有和金國的事可以彈劾,這就是羽承安的算計。
羽承安不愧是老油條,做事十分老道狠辣。
這件事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巧妙的讓他找不到背鍋的。
朝堂之中混,推脫責任幾乎是必修課,當初太子敗了整個景國的船隊,天下共憤,皇帝也到不得不處理的地步,可太子是皇家之人,社稷之本,怎麼辦?
拉個人出來背鍋,好就好在太子有個副將!
這個副將很可能不是偶然,皇帝只怕在出徵前就刻意安排的,有他在,若太子有差錯,再大的罪過也可以往他頭上堆。
最後果然,太子之事被罰俸,禁足了事,而那個副將,死都死在鞍峽口了,還要被加一大堆罪名,其中有一條就是蠱惑太子,妖言惑眾。
江州這件事,如果是德公先發現端倪,搶先放在朝堂上來討論,德公等人一定會力主給他安排個副手,理由很簡單,要是事情失敗,有脫身餘地。
可羽承安老道的繞過平章事,直接上書皇上,然後又靠著太子在皇帝面前說話,將這事內定下來,根本未經朝議,根本不給他找退路。
事到如今,如果江州出事,他沒有脫身餘地,而且只有短短三個月。
李星洲自然著急,容不得片刻耽擱。
他列出採買單據,交給謝臨江去辦,然後將最終召齊的一百八十多位婦女分工,告訴好她們要幹什麼。
然後讓王珂具體負責安排人手,王珂拿到他列好的工作表和工作區域劃分之後蒙了,不明白他的意思。
但李星洲只是讓他照做。
下午一天,他帶著幾個軍士,由衙役帶路,逛遍江州城。
江州城治安和環境比他想象中還差,他帶著幾名軍士,居然目睹了當街搶錢的事,而且歹徒得手就跑,最後根本沒抓到。
最可怕的在於,當天下來,他們遇到兩次.......光是一行人,一天之內就遇到兩次當街搶劫,足見這治安差到什麼程度。
第一次在城南繁華地帶,第二次在偏僻一些的城東,一個年輕書生直接被幾個壯漢圍在牆角搶錢。
書生被他們救下,但全身好幾處被打傷,踉踉蹌蹌自己走了,也不謝他們。
幾個新軍的漢子都義憤填膺,可李星洲注意的卻是另外的東西。
......
下午,傍晚些時候,王通親自過來見他,凸碧山莊和寧江府衙隔了三條街,並不是很遠,見面之後便問他準備如何處理,他可以讓官府配合。
王通這人若不是為官,做人還是不錯的,心地善良,又有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導致他不會想著做壞事,因此他一直愧疚,是他把李星洲捲入這件事來的。
可他的這些優點,當他身居高位時,反而變成了致命缺點,害了很多人。
李星洲將自己的計劃完全告訴他,並且道:“我確實需要寧江府衙門配合。”
王通聽後卻一臉懵逼,有些摸不著頭腦:“這?這是為何,這有何用?這簡直......如同兒戲,如果這樣輕巧的事也能行,那我江州豈不是早就治定。”
“可你們從沒做過。”李星洲道:“你們只是想,再簡單的事做和想也是兩回事,你們光想,可從來不做。當下局面,自然能做什麼就做什麼。”
李星洲心裡明白,王通這人最愛聽什麼,所以他接著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聖人還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江州到如今這局面,眾多官員絞盡腦汁,卻都想著一次性解決問題,做大事,卻都忘了聖人可是教過世人要為小善啊。”
王通一愣,思考起來,慢慢點頭,眼睛也亮起來:“對啊,你這麼一說,我才想起來,勿以善小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