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第一步,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生如戲,全看演技。
理智的來說,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好演員,並不是好的政治家。
因為政治不是演,而是殘酷現實,有時比演的更加殘酷。人們會為戲劇中的人而落淚,感慨悲傷,但少有人會為現實中的人多愁善感,可其實,現實更加悲慘,只不過它在殘酷之餘,還可怕的冰冷又骨感。
大殿之上,面對皇帝劉旭說得很直接,沒有做作。
國宴之上作陪的只有皇上,皇后,太子,還有他,都是皇家之人,皇帝只怕是想向金國展示景國皇族對國家的掌控力。
劉旭和完顏盈歌在這樣的場面面前倒也不卑不亢,舞樂過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說起兩國盟約,最終劉旭親口約定金國讓出南京道、西京道,而景國必須與金結盟,同時最遲兩年內必須出兵伐遼,與金國兩面夾擊遼國。
皇帝大喜。
不過他們又說需要派人回去請示金國皇帝完顏烏骨乃,所以需要兩個月時間。
劉旭演技深入人心,說得一臉不情願,對景國皇帝雖有禮儀,卻也沒有太過尊重。
像是心中有氣,故意慪氣,這下皇帝反而更高興了,也沒太追究他的無禮,劉旭要是割讓兩道之地還能高興,才叫令人不信,他這表現,放倒讓皇帝認為他們確實有此意願。
酒宴上自然說些客套話,拉拉短長,劉旭很會說話,既給景國面子,又不丟金國氣節,比如皇上問他金國的騎兵與景國的步人武士哪個厲害。
他便答:“據城而守,攻城拔寨,自然貴國甲士厲害;四戰之地,曠野爭鋒,自然我國騎兵更勝一籌。”
皇帝聽了覺得有理,滿意點頭。
太子也見風使舵,誇了劉旭幾句。
李星洲卻知道,劉旭這是給皇帝面子了,前世北宋和遼國戰鬥力前期算五五開,因為趙匡胤確實能打。
後期三七開,北宋朝三,遼國七。幾場大戰中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遼國贏的多,最後兩國結盟,也是宋朝向遼國送歲幣,消弭兵禍。
可就是這樣的遼國,在金國面前卻不堪一擊,金太祖從遼東殺到上京,一路順風順水,如同砍瓜切菜,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也勢如破竹。
這時候文藝青年宋徽宗突發奇想,想湊熱鬧,趁機撈點好處,撕毀盟約北上伐遼,舉國之兵,兩次耗盡國力的十萬大軍,被遼國殘兵敗將打敗,不得不說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於是宋徽宗時期的食物鏈大概就是,金國把遼國按在地上打,遼國把北宋按在地上打,就像大魚吃小魚。
如今的景國不至於像宋徽宗時期那樣無能窩囊,能與遼國打個五五開,但面對崛起的金國......只怕不夠看,不管劉旭怎麼謙虛,李星洲心裡是有數的。
宴會上,劉旭也十分懂行,故意坐在太子一邊,可把太子高興壞了,連連向他示好。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情欺詐吧。
到宴會散後,劉旭和完顏盈歌由天家安排的車馬送出皇城,李星洲和太子拜別皇帝皇后之後,才一同退出。
.......
一出長春側殿,秋夜涼風吹過,頓時酒氣去了不少,秋雨連綿,殿外道路溼滑,皇帝已經派人與給他們備傘,兩人只得稍作等待。
李星洲詫異,難得太子與他同行居然沒有臉色難看,反而一臉笑意。
太子微微揚起下巴,搖頭晃腦道:“恭喜皇侄兒啊,新軍指揮使、京北轉運使、鴻臚寺卿、軍器監少監,父皇如此委以重任,可比你叔父這臨朝聽政的太子威風多了。”
“叔父哪裡話,太子就是太子,大統之繼,國之根本,哪是我能比的。”李星洲撇嘴答應,場面話不能錯,太子就是太子,他是坨翔他也是太子。
“哈哈哈,真是和當年你父親一樣謙虛又能幹,深得父皇愛重啊。”太子笑起來,嘴角肌肉有些僵硬,果然人年輕,演技也不行,李星洲微微搖頭。
雨還在下,去取傘的太監遲遲不來,氣氛一下陷入尷尬。
“這些狗下人,平時好吃好喝待他們,結果辦點小事也不利索!”太子咒罵。
說著他看瞟了李星洲一眼,背手像是自言自語的道:“我看此番北上皇侄只怕也會力挽狂瀾解決江州亂局啊,到時煊赫更勝,前途不可限量啊哈哈哈哈......”
他自己說,又自己笑起來,隨後嘴角上揚:
“可世上之事誰說得準呢,當初你父王多麼風光,多麼煊赫,戰功累累,光輝萬丈啊。別人只要看上一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