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打酒灶,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業忙碌的一天從早開始,因為酒籠已經做好了,接下來就是起蒸酒的灶。

一大早天還矇矇亮,嚴毢帶人冒著早寒把李業定製的三口鍋取回來了,兩口普通大鍋,直徑大概一米,一口空心銅鍋是用來涮羊肉的。

為什麼火鍋會用銅鍋呢,其實很簡單,銅比鐵導熱快也不存熱,湯料能夠快速隨著火勢的改變升溫降溫。而厚鐵鍋適合爆炒因為存熱,爆炒時不會因為食材下鍋瞬間吸收熱量而快速降溫。

嚴毢自然不知道李業要鍋幹嘛,還有一口奇奇怪怪的銅鍋,但小王爺吩咐他就照做了。

李業得知鍋取回來之後很激動,帶著三個府裡家丁,叫上嚴申準備起灶,秋兒和月兒也好奇的來湊熱鬧。嚴毢覺得女孩家不該摻和,李業擺擺手讓她們隨便,兩個丫頭也只是好奇而已。

院子另外一頭趙四已經基本完工,現在正在烘乾木料。

打灶師傅不用請,因為府裡廚房就有,一箇中年胖子滿臉的肉,叫嚴炊,當初是跟著瀟王行軍的火頭兵,大軍所到之處紮營打灶早就順手拈來。

不過家中打灶不比外面,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向來敬重天地,家中動土要慎重的,而且每一口灶都有“灶神”,逢年過節還要祭拜。

具體過程李業不懂,但也不覺得迷信什麼的,有些東西並不是作用能夠體現其價值的,就如同詩歌,這些點點滴滴又何嘗不是生活的詩歌呢,或許你不懂,但不要隨意的去否定。

在嚴毢安排下,他們先拜了土地,燒黃紙熱土,然後焚香撒酒,嘴裡唸唸有詞,大概請求天地庇佑,財源廣進,宅府平安之類的.......待到差不多一小時後,香燒完再撒酒才輪到嚴炊動手。

嚴申和一眾家丁扛著傢伙嚴陣以待,就連扛個鋤頭鏟子也整整齊齊氣勢逼人,如同要上戰場一般。李業扶額,連忙提醒他們放鬆,打灶而已不是上陣殺敵.......

“世子要活灶還是.....”嚴炊笑眯眯的上前問詢,他一笑,小眼睛就眯得看不見了,活脫脫一個笑彌勒。

活灶就是鍋不固定,反之就是將整口鍋固定在灶臺上,適合大鍋,釀酒的底鍋當然是固定死的好,而且還要和酒籠固定在一起,外面用泥沙封起來,以防漏氣。

李業道:“不用活的,你照我說的來造。”

嚴炊一愣,世子還懂打灶不成?

李業確實懂,燒柴的灶以前基本都一樣,但也是在不斷改進的,後世最新的一種灶口很窄,灶底部半圓形,很寬闊,出煙口靠裡,這種灶能存熱,快速加溫,節省柴火。

在李業的描述示意下,嚴炊帶人將信將疑的幹起來,可到一半的時候他還是有些疑惑:“世子,這灶口這麼窄,火會不會熄啊。”

“不會,只要你把裡面擴大一些就行。”李業道。

嚴炊點頭,雖然還有些憂慮但也只好照做了,秋兒和月兒則一臉好奇的看著他們忙碌,兩個丫頭根本看不懂。李業想了想也交給她們一項任務,兩個丫頭針線活好,正好能派上用場。

他們砌磚是用一種叫做“瀝灰”的東西,是從瓦泥匠那買來的,大概是熟石灰的某種產品,李業聞氣味能聞出個大概,也不知道怎麼弄的,只知道根據嚴毢的說法,這種瀝灰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用得起,製作一次需要一個多月。

水泥是不可能有,因為水泥配方本身很簡單,但加工需要持續的幾千度高溫,這個年代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一直到中午,在嚴炊帶頭,嚴申和三個家丁的努力下,灶體已經打造好,底鍋也安放上去了,接下來就是等瀝灰板結固定就能使用。

但現在是冬天,溫度低,水分難以蒸發,估計要等好多天了。他也不敢貿然把酒籠放上去,現在瀝灰不幹,灶基不穩,貿然放上去可能會導致變形。

雖然心中興致勃勃充滿幹勁,眼看一套蒸餾酒釀製裝置就要完成,但還是隻能壓制下心中的火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急功近利可能會前功盡棄。

於是吃過午飯之後李業暫時沒去荒院,而是帶著季春生和嚴炊去了聽雨樓,而秋兒和月兒留在家中做李業交代的事情。

此去聽雨樓李業是想將一些豬肉的烹製方法教給那些大廚,比如紅燒肉,粉蒸肉,滷肉,梅菜扣肉等等.....就像他之前說的,一百二十文一斤的豬肉,半斤不到作一盤菜,他敢賣四百文,這簡直就是暴利!

當然李業沒有那麼喪心病狂,四百文太欺負老實人了,所以他決定賣三百九十九文。可別小看這少的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