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章 陵寢出錯,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提著瓷杯跟在身邊,這是王府後山,灌木成群,再往前走因為山石密佈,灌木叢反而稀疏許多。
而在山石之間,搭建起一個主體木製結構,茅草屋頂,足夠十幾個人住的小院,這個小院其實很早之前就開工,不過過年被耽擱,年後李業從王府周圍請來大批工人以求快速竣工。
果然錢就是萬能的,眾多勞動力合作下,這種沒太大技術難度的工程,沒幾天就搭建好了。
自然界土壤中含硝,但硝酸鉀中的鉀也是植物重要的養分,後世就有硝酸鉀作為主要成分的鉀肥。
要制硝的土壤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沒有或者少有經過雨水沖刷,水土流失不嚴重的土壤。硝溶於水,這也是從土壤中提取它的重要原理,如果在水土流失,雨水沖刷嚴重的土壤中含硝量會很低。
二是植被少或者不茂盛的地方,植被茂盛的地方鉀會被植物吸收。
綜合下來,後山這個地方是最好的。
一來到處都是山石,雨水被山石遮擋,大量泥土沒用經過沖刷。再者這地方植物都是稀疏灌木,沒有高大林木,土壤中富含的硝酸鉀不會被吸收。
最後,這地方離王府直線距離不過五六百米的距離,也就一里地,十分方便。
帶著小丫頭走了一段,兩人很快到了這個小小的制硝工廠,硝石遇火則燃,遇水則融,為此李業特地吩咐這些小屋都使用木材搭建,整個搭建過程的器具也都是木質或陶瓷,並再三叮囑嚴申他們各種注意事項。
此時小院裡大家忙得熱火朝天,見李業來紛紛打招呼,嚴申也匆匆趕過來,放下手中活計迎接他,頭上還裹著紗布。
這是李業設計的一整套制硝流水線,昨天才教會眾人如何使用。
三個過濾棚裡不斷有人曬動掛在上方的紗布過濾網,用從山上架過來的水沖刷泥土,充分溶解泥土中的硝,然後濾液順著水槽流入匯合池匯流。
接著濾液從匯合池流向三個不同的澄淨池,三個澄淨池設計成面積很大,卻很淺的形狀,使得水中混雜的泥土和雜質能更快沉入水底。
在水池水位高的地方設有出水口,從這可以將上表面的水流快速放出,上表面水流澄清得快,這樣就不會拖慢進度,能實現規模生產。
另外一邊,幾口用來蒸乾水分的鍋也是王府鐵匠特別打造的,鍋的共同特點就是淺,但底部很大,儘可能增大受熱面積,增加效率。
同時李業放棄使用木柴,而直接買更貴的焦炭,也就是煤炭用於加熱。
這將有利於控溫,這無疑大大增加成本,可李業在所不惜,因為比起木柴,煤炭更加可控。
可控、高效,一直是規模生產的關鍵。
如果不能成規模生產,那麼黑火藥也會毫無意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