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章 騙術,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欺騙,一直貫穿在人類的歷史的每個角落。

人類離不開欺騙,從另一種角度說,欺騙是生物智慧的體現。

智商越高的生物,越會以欺騙的手段達成目的,欺騙的方式也越發複雜難懂。

到了複雜的人類社會,欺騙甚至都不能不能一概而論,需要仔細甄別分類,為其寫一本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翻開人類歷史,即便跨越千百年,縱覽東西方,史書中的處處漏洞,疑團,也無處不寫著“欺騙”二字。

小的有雞鳴狗盜,大的如宋太祖黃袍加身,數不勝數,欺騙有時確實能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資源消耗,從而達成意想不到的目的。

但是,騙人簡單,要騙過很多人就難,所以那些著名的魔術師才如此令人尊重,某種程度上,人們是不討厭欺騙的,正如之前所說,欺騙是智慧的體現。

如果普世大仙在京都做這些騙術,眾人也只當玩樂,必然會懷疑,然後設法揭穿,畢竟在京城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遵循三綱五常,天地祖宗,精神上有寄託。

但在瀘州這兵荒馬亂的地方,百姓悽苦,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求天拜地,祭祀祖宗都得不到回應之時,人們自然也就絕望了,這時任何其它精神上的灌輸都容易趁虛而入。

普世大仙就是抓住這個機會,若是百姓還能理智思考,大機率不會中他詭計。

因為他的的騙術並不高明,道佛不分,邏輯混亂不說,還疑點重重,可惜百姓此時飢寒交迫,又處在對蘇州叛軍的恐懼折磨之中,普通人少有還能理智去考慮問題的。

一開始聽小姑說起普世大仙的事時李星洲便猜到一些他的騙術,然後上山時候他還仔細觀察情況,從而驗證自己猜測。

和他想得幾乎一樣,並非是他有多聰明,而是這些古代騙術,各種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在後世都有人專門立書整理,陳列後世眼前,當雜談怪說來看,這普世大仙,算是吃了文化的虧吧。

李星洲利用演技拿到這普世大仙的佛珠時起,便知這事成了。

他無禮的舉動讓眾人一愣。

李星洲其實一直在注意這普世大仙脖子上的佛珠,佛珠大多都是木材製作,有普通木材,也有珍貴的有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越南黃花梨、金絲楠木等。

但普世大仙脖子上這串幾乎看到不任何木頭紋路,呈現棕色偏白,比較小,佛珠之間的間隙鬆散,他剛剛趁著說話時候數過,有三十七顆,這個數字本就不正常。

佛教佛珠一般是有定數的,何況是他這樣的大和尚。

一般來說有七個定數:

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總共加起來有一千零八十種。

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

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可他這三十七顆於情於理都不對,再在看他念珠鬆散,每顆之間間隔巨大,李星洲就明白怎麼回事了,顯然是少了,之前應該有四十二顆的,那少了的五顆哪裡去了?

面對眾人的不解,李星洲緩緩舉起手中念珠:“大仙三日不食容光煥發,真是好法力,可我有一事不明白。”

說著他逐一捏了捏佛珠,然後將其中一顆一下子扯下來,然後不等那普世大仙驚呼,就掉到百姓面前:“撿起來,嚐嚐看。”

百姓們還在猶豫,那普世大仙顯然驚了,剛要上來說什麼,忍了半天的狄至一下刀出鞘,嚇得開始心虛的普世大仙不敢上前。

一開始沒人敢試,那畢竟是普世大仙的東西,怕遭報應。

僵持一會兒後,一個大膽的年輕人擠開人群上前,撿起佛珠,咬了一口,結果只是一咬佛珠就成兩半,他一下子忍不住,整個吞進去,都來不及咀嚼。

“什麼味道,大聲說出來。”李星洲高聲問他。

那年輕人愣了半晌:“苦苦的,還帶甜味,很香。”

看來他是餓極了,連忙把手中剩下的一半吃進去,這次他嚼一會兒才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