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鞍峽口之戰(二)+方先生的圖窮匕見,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活不同於詩歌,並沒有什麼正義與邪惡之分,即便有人會在在心中強行劃分,正義也不會總是戰勝邪惡,而那些劃好界限的,往往都是最悽慘的......
黃昏,山風呼嘯,山頭的樹木搖曳,猙獰恐怖。
蘇半安屏住呼吸,遠處連天的水面開始出現連綿的巨大影子,高大如樓閣,籠罩在光暈中,即使大家早已信心滿滿,義憤填膺,視死如歸,可在那些龐然大物面前,心中還是本能的戰慄。
蘇半安只能在心裡不斷的安慰自己,所有人肯定能忍住......
一定要忍住,不要緊張,不要畏懼,必須把船隊放進來,可他無法告訴所有人,現在只能祈求老天保佑。
蘇半安扒開樹枝,靜靜看著那些恐怖的巨大影子順流而下,連成一片燈火通明見頭不見尾的水面城塞,江水映著紅光,如同被烈火點燃一般,光看這景象就令人膽寒。
隱約間他能見到人影的輪廓在船上移動,蘇半安知道,這麼遠的距離他還能看見,是因為敵人身上精良的鐵甲片反射著火光,這令人更加不安,心跳加速........
好在傍晚日落,被炙烤一天的大地開始冷卻下來,此時是一天中風最大的時候,狂風呼嘯而過,吹動鞍峽兩岸樹木,樹木發出的巨大的聲響和無時無刻在晃動的樹影掩蓋了他們的身影。
天助我也!
蘇半安心中稍稍放鬆,同時也在心底嘲笑起對面的率軍之將,在黃昏光線不好的時候過最危險的鞍峽不說,還不知道傍晚是一天風最大的時候,會擾亂視聽,難查敵情,看來敵將比他想的要無能的多。
足足等了將近半個時辰(一個小時)左右,朝廷大軍才完全露出首尾。
遠遠看去,龐大的水中城寨連綿數里,燈火通明,江面如著火,大船在前,小船在後,輜重船隻壓後,離最先的船隊五六里的距離,井然有序,根本沒有偷襲的機會。
好在所有船都是收帆的,現在順江而下,速度比較快,前鋒船隻已經快進入他們埋伏的範圍,只要他們再進一里左右,就沒有退路了......
.......
方聖公披上鐵絲甲,然後腰間掛了劍,翻身上馬。
他已經許久沒有摸劍了,但今晚,他不得不為之,寨子裡都是木質結構的房屋,如同堡壘,卻不只有一個寨子,樹林後到處燈火明亮,都是這樣的寨子,連綿數十里,山腰、山頂全都是,這就是他的真正實力。
各個寨子的裡的人點著火把匯聚過來,很多人目光閃爍,在遠處山坡上圍觀,方聖公身邊是他最信任的畸劍客,黑衣配劍,不著甲,不帶盾,靠自身精湛武藝,有百來人左右。
其它的都是從各個村寨聚集過來的漢子,自帶刀槍,獵弓,穿著自制的皮甲,火光不斷匯聚,人越來越多,到天色逐漸暗下之時,已經匯聚千人。
老人、孩子和女人們在遠處看著,聖公騎著馬,環視一圈,他知道現在沒人想打仗了,他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
方聖公拿過火把,高高舉著,然後用嘶啞刺耳的聲音道:“我知道,大家好不容易安定的活了幾年,都不想打仗,我也不想!
可大家不知道,早從五年前開始,養活我們山寨的大頭早就不是蘇州知府,知府每年只給我們八百人的糧食!養活我們的是那些蘇州大商,還有我們自己,自己打獵,耕作,押鏢,我們活得比別人好!”
大家目光都看向聖公,眼中大多都是不敢相信的目光......
聖公騎馬在人群前方越過,其實他也覺得諷刺,現在真正養活他們的其實早就是當初他們打劫過,對峙過,猜忌過的商人,真是造化弄人。
“知道為什麼知府只給我們八百人的糧食嗎?”方聖公大聲問,面對眾多迷茫眼神,他有些悲慼的道:“因為他想要我們寨子只有八百人!如果人多了,他會不安,他會害怕,我們就會永無寧日!”
方聖公說到這心中頗感淒涼,這種感覺就和當初吳王叛亂失敗,他們四處奔逃,寄人籬下,天下無容他們之地一般,他起初以為可以帶著這些人在蘇州安頓下來,搶劫也好,種地也好,和官府交易也罷,只要能活下去。
可最後他終於明白,世上本就沒有容納他們這種人的地方,除非他們能再次拿起刀槍。
“現在我們寨子裡有五六千口人,數千漢子,官府要是知道實情,絕容不下我們!”
方聖公縱馬大聲道:“我每年只收官府八百人的糧,以此迷惑蘇州知府。在寨子裡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