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王府底蘊的積累;改革;戰爭前夕,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線生產,保密又高效。
同時不按天算錢,而是按工作完成量給工錢。
比如第二步的打孔,工人用鐵錐每打十個符合要求的孔能得一文錢,一天結束後登記,每個月結賬一次。月結是擔心有的工人今天來,明天就不來,如此就會大大影響工程進度。
當然每個作坊都必須有王府裡的人專門負責驗收,不過關的不僅不算,還會扣除損壞材料的錢。
另外王府中統領釀酒的固封李星洲也撤走他手下家丁,給錢讓他自己請新的工人,不過核心的蒸餾酒步驟還是王府自己人完成。
酒坊本就在偏遠的後院,推倒一段後牆,開一個後門就可以讓王府外的百姓進來做工,十分方便。
而今王府後山駐紮武德司一營披甲精銳,也起到良好的威懾和維持治安效果,工人們做工都格外自覺努力,再說王府給的錢本就不少。
就連聽雨樓,李星洲也正在將裡面的王府舊人逐步調回王府,然後讓嚴昆自己聘請外人,重新培養人才。
嚴昆為此苦著臉來王府找他委婉的抱怨好幾次,可李星洲根本不理會他,最後他只能妥協,苦著老臉重新招人培養新人才。
現在全由王府內的人掌控的生產線只有一條,那就是嚴申領頭的硝石和火藥生產線。
即便如此李星洲也逐漸讓嚴申裁剪人手,聘請新人員增添到無關緊要的環節中去,比如在山上挖硝土和運輸的,還有將火藥運輸到手雷作坊只是幹苦力不涉及核心生產環節的工人。
這些都可以統統替換為外人。
而對制硝和火藥作坊,李星洲雖不能按照普通僱傭的工人那樣採取按勞動結果付錢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勞動積極性,因為他們本就是王府中人,每個月都有月錢。
但他也設立了績效獎勵體制,也能一定程度保證他們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喪失勞動積極性。
隨著王府體量越來越大,李星洲也清楚的明白,改革勢在必行,他不可能用曾經經營小團體的模式管理一個更大的團體,不能讓核心制度影響集團擴張。
王府體量小的時候,他可以透過王府眾的認同感維繫關係,激發大家工作熱情,保持向心力,實行計劃生產。
可當王府體量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之後,他就必須改變策略了。
王府想要壯大,不可能只用自己的人,而除去王府裡的自己人,再想透過人脈、認同感來維繫這個團體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外圍眾多工人已經不是王府中人了。
李星洲想到的是契約。
他必須逐漸建立起和王府所有工人之間的良性契約關係。
因為現在王府的硝石火藥工坊,手雷工坊,石墨工坊,酒坊,香水製造間,酒樓,珍寶閣等地加起來已經有超過兩百的王府外員工,必須與他們建立新的關係,用新制度維繫體量逐漸增大的團體。
同時他也開始逐步將王府的舊人,那些曾經和瀟王上過戰場,又被瀟王賜名留在王府中的人調回王府核心,將他們放到一些重要的崗位上去,成為骨幹,支撐整個集團的主體,因為這些人是比較值得信任的。
王府已經初顯崢嶸,如同一個龐大的機器,在李星洲規劃下井然有序運轉起來,這一步是最難的,很多團體都會在這一步中因轉化不得當而崩潰死亡。
李星洲能做好得益於他的管理經驗和超越時代千年的知識。
很多王府旁邊的達官貴人也逐漸發現這個情況,瀟王府後山刀槍林立,戒備森嚴,時不時有披甲軍士巡邏不說,每天都熱火朝天,人聲鼎沸,到處充滿火熱氣系,只要經過王府隨時能聽到人們高興的高聲談論......
一些附近經歷過當年瀟王在世,王府車水馬龍,高朋滿座光輝歲月,有年老體衰常年不出門的老人,還以為瀟王回來了,忍不住詢問自己子女王府發生了什麼。
而很多敏銳的聰明人心中開始逐漸有些預感,瀟王府,莫非又要如當初一般......
.......
童冠高興的送走了趙光華一行人,整個人神清氣爽。
高興踩著八字步,進了屋子,抓起桌上果盤中的黃桃蜜餞就往嘴裡扔,一個人得意的哼起小曲,今日一早,冢道虞再次邀他談軍改之事,他義正言辭拒絕。
結果一回家,趙光華果然守信,帶著財物下午就上門拜謝了。
童冠自然高興,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值得的。
這時他最寵愛的第三房小妾也出來,點過財物後高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