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蘇 瀘局勢+試爆,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腦海中也忍不住想起當年之事。

當初吳王不聽他的建議,讓前鋒冒進,又在冢道虞回師後一意孤行北上,以致大敗,十幾萬大軍被冢道虞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他們也在吳王敗落之後一路從武關往南逃,一邊逃一邊躲朝廷追捕。

皇帝心狠手辣,在武關殺了好幾萬叛軍不說,之後還並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叛軍,大軍追擊不停,一路上嚴設哨卡,懸賞重金。

他們一邊逃命,一邊還要提防周圍百姓,甚至自家兄弟.......

最後天無絕人之路,他們在瓜州一代,透過認識的朋友買通市舶司官吏,半道轉水路,才僥倖躲開朝廷追擊,一路南下。

可這一路上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還有許多生病無法救治,大半人沒了,最慘的時候被朝廷軍隊圍困深山,糧食水源匱乏,寒冷刺骨,到了食死者充飢,析骸以爨的地步。

最後他們趁著冬天朝廷軍隊也抵不住嚴寒而後撤的機會逃到蘇州,躲在蘇州以北的迷山之中。

迷山因為水霧密集而得名,他們殺了幾窩盤踞山中的匪盜,在那開始重新開墾田地,打獵拾荒,當然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是搶劫迷山道上的行人。

畢竟迷山道是連通瀘州和蘇州最近的陸路,商人車馬眾多,加之他們都是百戰精兵,那些商人家護院豈是他們對手。

不出兩年便闖出莫大名聲,也建起可以安家的寨子。

因為商人百姓都抱怨,知府也開始重視起來,之後兩年間先後派軍五次,結果蘇州廂軍次次落敗,只有一次小勝還是因為當時六月,天降大雨,山中發生泥石流,將他們的人當中截斷,導致前軍孤立無援,才有小敗。

即便如此,受困弟兄也以一敵十,廝殺到死,將蘇州那些酒囊飯袋的廂軍嚇破了膽,之後一聽說要出兵剿匪,很多廂軍甚至寧願冒著被抓住砍頭的風險也要逃走。

後來知府也怕了,與他們和談,結果幾次談話之後才慢慢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對朝廷不滿之人,於是乾脆結盟。

他們不再搶迷山道上的行人,甚至可以出錢請他們護鏢。

而在此前提下,安蘇府會每半年向他們提供糧食酒肉,畢竟他們當初不過五六百人,安蘇府是景朝最為富庶的幾個大府之一,養活他們這些人輕而易舉。

之後便一直如此,期間方聖公也因護鏢認識許多蘇州、瀘州一代大商戶,和蘇半川也常有合作,謀劃大事,一直到今日,那麼多年眨眼間便過去了。

......

思緒迴歸,那邊吳舉道:“蘇半川送來這些,加上蘇州商人送來的,還有我們山中自己耕種的,足夠所有人吃上半年了。”

方先生點點頭,山中情況以不比當初,山寨也不是當初的山寨,只不過少有人知道罷了。

“你回寨子裡去,找人來把這些東西運回去。然後抽調八百個人出來,過兩天就到安蘇府聽候呼叫。”方聖公道,吳舉點點頭,然後騎馬離開了竹林小屋。

他又忍不住想到丁毅說的,“除了自己,誰都不可信。”

丁毅是他半個學生,當初他們初與蘇州知府結盟,可雙方都互相信不過,所以便提出交換人質,蘇州大商家把重要人質留在他們寨子中,保證安蘇府不會趁其不備出兵。

而他也將自己的好兄弟留在大商家中,保證他們不會劫商人車隊。

他手下好兄弟經歷那麼多生死考驗,死都不怕,這種小事自然也不怕。可那時蘇州商人那邊卻人人畏懼,畢竟那可是進土匪窩啊,一不小心說不定就會丟了命。

就在這時,小小年紀不過十幾歲的丁毅站了出來。

他身為丁家嫡子,年紀輕輕,卻有如此過人膽實,面對那些大人都畏懼不前的事毫無畏懼,從容鎮定,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所以他來寨子裡後,方聖公也十分看重他,悉心教導。

幾年後雙方關係得到改善,也不用交換人質,丁毅才得以歸家,丁家老一輩都看中他的膽識和擔當,便欽定他為下一任家主,在那之後丁毅也會時時來這山中看望他。

兩人雖不已師徒相稱而算朋友,卻有師徒之實。

思緒萬千,方聖公靜靜看著屋外被風吹動的竹林,起風了,看來很多事哪怕不願,也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

......

皇帝伸著手,宮女們圍著為他換上一身黑色金邊武裝,田妃站在一旁,正在收拾茶點,顯然才陪著皇上吃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