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7章 楊,折兩家,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月初四,楊業和折惟忠入京。
第二天在京城安頓下來之後,兩人都匆匆去王府見他。
皇上暫時沒有見他們,只安排住在驛館,如今京中形勢兩人稍微一打聽就明白,應該先拜會皇孫。
李星洲聽他們來十分高興,得到訊息的時候他還在樞密院上直,連忙放下手中公務,騎著眉雪往家裡趕。
等到王府外巷道,已見兩輛馬車停在那,上面掛著“楊”字和“折”字的牌子。
李星洲下馬,府中下人匆匆迎來,幾個拉著眉雪去喂水吃草,嚴孤上前:“王爺,折大人和楊大人正安排在正堂等候,還帶來一些禮品,我收到側廳去了。”
他點頭,隨後匆匆向正堂走去,才進院子,裡面兩人已經走到門口,拱手作揖,“太原知府楊文廣見過殿下。”
“永安軍節度使折惟忠見過殿下。”
李星洲連忙托住,讓他們不用多禮,隨意落座。
兩人年紀差不多,楊文廣雖然粗獷一些,但一看還是中原漢人樣貌,但折惟忠卻不同。
他面部很長,鼻樑比較高一些,眼窩比尋常人更深些,食材高大,肩骨很寬,但並不那麼壯碩。
這是党項人羌族的特徵,其實党項人並非是某一特定民族的代稱,而是一個團體,他們是羌人,溪人,吐蕃人,漢人,契丹人等的糅合族群。
最初生活在河西走廊中部和青藏高原西部的人,但在數百年前不願臣服於青藏高原上逐漸壯大的吐蕃勢力隨後東遷,慢慢團結起來對抗周圍勢力,形成党項人的團體。
而因為他們的團結善戰也慢慢控制河套地區,河西走廊等大片區域,成為十分強大的一方割據勢力。
等到景國建國之時,党項內部有分歧。
以折惟忠的祖上為首的一派歸順朝廷,向東遷移,被封永安軍節度使,並且可以世代世襲。
另外一派則以李繼祖上為首,拒絕歸順朝廷,佔據河套和河西部分割槽域,最終建立夏國。
党項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真的能打。
向西選擇獨立的一股能打,向東歸順中原的一股也十分能打。
歷史上小小西夏夾在大宋和遼國之間,起初人們都覺得這西夏完蛋了,結果小小的西夏拳打大宋,腳踢遼國。
在對遼和對宋戰爭中都基本取得勝利,龐大的遼國和宋國也拿它沒辦法,只好要個面子,你稱臣,我們送你點東西,事情就了了吧。
於是西夏在宋遼夾擊之中生存下來,還立了強大的西夏國。
而向東的這支折家軍也十分能打,常年抵抗西夏,抵禦遼國,有時還要殺到遼國境內圍魏救趙,兇悍得在西北無人不知無人部曉。
這也正是李星洲急著見折惟忠的原因,事關國戰略。
李星洲很隨意的端起茶喝了一口,剛剛走得太急,口正幹,隨後問了幾句路上如何,在京城是否習慣之類的客套話,兩人恭敬應答。
他便直入主題:“呵呵,我說的不是客套話,是真問二位將軍在京城住得是否舒心,有何問題。
我這次不遠千里召兩位入京有事要商談,不想讓瑣事攪擾兩位。現在你們不說我就當沒有,往後若有來王府找我就行。”
“多謝王爺!”面對這樣的關懷,兩人神色動容,連忙作揖,外將在京城必須小心翼翼,沒想皇太孫卻如此坦誠呵護的待他們。
李星洲又喝一口茶問楊文廣,“與義軍聯絡進行得如何。”
楊文廣放下茶杯,拱手報道:“殿下,已多次聯絡,也見了那首領辛先生,此人是個文士,他說義軍有數萬之眾,平日耕種勞作與平民無異,他們大多有親人死在金人刀下,想要復仇,只是苦於沒有手中沒有兵器,不敢和金人動手。”
李星洲點頭,金人那次在大同府的屠城果然埋下禍根,“那他們有辦法開啟城門麼?”他接著問,心中也緊張起來,能不能開啟城門可是天差地別的。
楊文廣笑起來:“殿下,這也正是臣想告訴你的好訊息!
辛先生說他們在城中有人好幾個漢人官吏可為內應,能開啟城門。”
李星洲大喜,如果真能開啟城門,那麼西線戰事輕鬆太多,不過他心沒那麼大,隨即就問:“那辛先生如何,信得過嗎?”
楊文廣想了一下:“據臣多次交往與觀察,此人可信,他祖上是河間府的人,後來被契丹人擄走,又在遼國做官。
隨後金伐遼,又因有才學被逼出仕金國,其實心中早想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