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1章 冬日的大河之上,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慨起大自然的力量來。
李星洲笑道:“這是天公不作美,如果大河不結冰,我也不用這麼拼。”
在場只有幾個老將聽出一些意味,其餘人都是疑惑的,後世歷史界有個詞叫做北宋困境。而引起北宋困境的很大原因之一就是黃河結冰。
李星洲回頭,詢問季夏明、狄至等年輕人:“知道我為何這幾年極力要打北方嗎?遼國、金國,哪怕朝中大臣再怎麼說他們厲害,也要一意孤行。”
說到遼國的時候,懷中的耶律雅裡明顯顫動了一下,李星洲將她環得更緊一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夏季明率先道:“殿下胸懷大志,虎視天下,當然是為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為子孫後代謀福!”他眼中都是崇拜,快迸射出來了。
李星洲大笑:“你想太複雜,沒那麼多慷慨激昂,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啊.....可已經打到金國首都了.....”
“那頂多算自保過度。”李星洲打斷他,“想想五六年前景國是什麼樣子。北面沒有燕雲十六州,無險可守,往南一馬平川,直到開元城下。
開元什麼都好,四通八達,人口眾多,各方道路匯聚此處,所以開元很繁榮,但偏偏一到冬天大河就會結冰。”
李星洲嘆口氣,北宋難題說的就是這個,北宋亡也亡在這上面。
當初寇準拖著真宗御駕親征,明明已經在前線打了大勝仗,卻還要簽下《澶淵之盟》,這不是迷惑行為麼?
其實一點都不迷惑,因為冬天要到了!一旦拖到冬天,黃河結冰,契丹騎兵就可以繞過毫無天險的北方邊境,直接南下渡河,兵臨北宋都城之下。
前方打團有優勢,可家被拆了,能不怕嗎!只能想方設法儘快退兵。
“本以大河為依託也算有險可守,可你看看河面,一到冬天,隨便可以跑馬,如果北方大軍長驅直入,一路毫無阻礙,可直到開元城下。
......
無險可守,就只能囤積大軍,當初我景國數十萬禁軍全在開元,養兵都能拖垮國家......”
北宋常年維持數十萬大軍囤駐都城附近,就是因為無險可守,唯一的天險黃河還會結冰,只能靠人堆。
不包括邊境要地都需要幾十萬大軍,北宋就是再富庶都能被軍費拖死。
“所以當初我日夜心不能安......
時時想著北上,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要麼遷都,要麼讓北方,西北有險可守。
往北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如今做到了,現在還有遼東遼西,全然不用擔心。”說到這李星洲自己都鬆了口氣,他這幾年來真的是夜夜憂心,生怕一不小心步了北宋後塵。
當初北宋滅亡就是金軍騎兵長驅直入,直接到開封城下。
“殿下真高瞻遠矚。”參林開口。
“沒那麼高瞻遠矚,這點事情想必魏大人,楊大人,折大人都能想到吧。”李星洲看向他們,幾個人不說話,算是默許了。
“很多時候想到和做到中間就是難以逾越的鴻溝,遷都牽扯太多,別說你們,我也不敢隨便說,而奪回燕雲之地已經做了一百多年了,此前一直沒成而已。
所以別人常說我深思遠慮,智計過人,我是不同意的,只是比大多數會做事而已。”李星洲感慨。
懷裡的耶律雅裡靜靜聽著,身後的人也默默點頭。
“殿下說的有道理,只是想想,誰都會,如何去做才是難。”魏朝仁撫須接話。
“所以土地並非越多越好,特別是邊境之地。
必須有取捨,如果無險可守,無利可圖之地,佔過來可能只得虛名,還要大量兵力守衛,虛耗國力,得不償失。”李星洲道。
“殿下高見。”
“往後肯定有的是開疆拓土,道理要跟你們先說明白。”
其實任何一個大國都要避免“北宋陷阱”,不要在難以堅守的四戰之地耗費大量兵力國力,不然都走不遠。
其實簡單和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遷都,比如遷到洛陽或者長安,趙匡胤晚年也看到問題所在,想遷都洛陽,借山河之利削減禁軍數量,同時方便討伐北方。
可路上被眾多大臣勸阻,還有他弟弟趙光義,被迫放棄,回京之後就被不明不白死去。
很大機率是他弟弟下的手,而趙匡胤的遷都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不過這些人也也為保全自己的利益害死了北宋,後來金兵南下,如果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