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9章 誰能做皇后+戰後善後,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算什麼。
.......
人們對皇后總有一個誤區,就是某個人家族尊貴才成為皇后。
其實是反的,是某個人成為皇后她的家族才尊貴起來。
爭天下的階段為拉攏各方勢力皇族可能會妥協,但天下安定之後,皇后就沒那麼講究了。
歷史上的平民皇后有許多,大名鼎鼎的也不少,有的甚至嫁過普通百姓帶著孩子,然後再被皇帝看中立為皇后,跟前夫生的孩子也沾光封王。
只要活好,人家皇帝也願意當接盤俠的。
所以皇后在大多數時候是皇帝的愛好決定,只要皇帝覺得她好就行,而皇后家族尊貴基本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如果真到皇帝不能憑喜好決定誰是皇后還要看人臉色的時候,那王朝基本也到黃昏日暮,權臣、豪族把持國家,皇帝被架空的時候。
而且許多時候皇帝都是利用皇后或者她身後的外戚來平衡、對抗權臣的。
大名鼎鼎的衛子夫、武則天都是這類例子。
衛子夫只是婢女出身,但她成了皇后,隨後衛青,霍去病就成為漢武帝打朝中那些主和派大臣臉的兩大神器。
也是衛青、霍去病的種種曠世功績讓漢武帝威望如日中天,到中後期朝皇權得到極大加強,以前跟他對抗計程車大夫也不敢出來跳了。
也因如此,士大夫寫的史書裡經常不表彰衛、霍的絕世功勳,而是死死抓著他們是外戚這點猛烈攻擊,“靠裙帶關係上位”“其實沒什麼厲害的”“我上我也行”之類的各種論調,在後世文人士大夫階層中屢見不鮮。
連司馬遷的《史記》也是這樣的調調。
而武則天情況則更加極端,當時李治處境更加艱難。
李世民手下人才濟濟不假,但也給兒子留下尾大甩不掉的權臣和望族。
比如長孫無忌、程咬金等等,在朝中是權臣,在外面是世家豪門,極大削弱李唐王朝對地方的統治,壟斷上升渠道。
好在李世民的接班人是李治。
李治諡號為“高”,這是一個評價最高的諡號,還在“文”和“武”之上。歷史上除了追贈的,能被後人評這個諡號的皇帝一般都是非常厲害的開國皇帝。
比如開國皇帝劉邦,比如開國皇帝朱元璋。
而李治不是開國皇帝,人們卻給予其“高”皇帝的評價。
光是他這諡號李治就不可能是影視劇中優柔寡斷,唯唯諾諾,只知道情情愛愛的軟弱形象。
在他統治期間,唐朝接連對外征伐,動不動就滅國,抓別人國主去長安道歉。
對外滅國頻率達到巔峰,版圖疆域也是漢人王朝的巔峰。西達中亞鹹海,北到貝加爾湖畔,東達朝鮮半島,南到如今越南。
真正的一聲令下,萬國來朝。
對內他不斷啟用能力卓絕的新人,持續削弱他父親時期留下的各大權臣家族勢力,讓更多人有上升通道。
可以說李治並不是人們在影視劇中認識的那個李治,他的文韜武略和他爹李世民至少是平齊的,有些方面不如李世民,有些方面超過李世民。
唯一的遺憾在於李治身體太差,給了武則天機會。
如果當時繼位的不是李治,唐朝很可能在李世民之後就進入豪門望族把持朝政,中下層毫無上升渠道的局面。
而重用武則天也是李治自己的選擇。
他要對抗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權臣大族,朝中很多官員都被那些大族自己人,信不過,他只能扶持自己能幹又精明的媳婦。
而且李治大概覺得武則天一個女子在宮中無依無靠,不可能翻了天。
武則天祖上有人封過國公,但到她這一代已經淪落到和平民無異,就像劉備的皇叔一樣。
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子,李治覺得他能掌控。
可人算不如天算,他沒想到自己身體不好死的早,於是翻了車。
所以皇后這個位置向來是因為其位置而尊貴,而非尊貴才到這樣的位置。
這個問題李星洲最近已經想了很久,大概是睡了別人的皇后,所以觸景生情吧.......
咳咳,關鍵在於阿嬌和詩語都生孩子了,以前他不想,現在需要考慮,且決不能意氣用事。
如果是軍閥亂戰爭奪天下,急需支援的年代,他可能會選背後勢力大的已獲得支援。
可如今形勢,他不需要支援,反而要防範手下做大。
他的威望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