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8章 金軍不經打?,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落烏啼霜滿天,初秋九月,已是北方寫照,再向北,據說已經開始飄雪。

周維在燕山府拜會知府魏朝仁,隨後在護衛士兵帶路下繼續向北。

此次傳旨十分特殊,皇上沒有讓黃門之人接管,而是派了他,一個新入翰林院的翰林學士。

一般皇上傳旨都會讓黃門太監去,這是為防止官員捲入權力鬥爭,官員為自身利益說不定在傳旨時會有私心,甚至篡改內容。

而太監的權力全來源於皇上寵幸,沒有根基,如果不是像漢末桓靈兩帝那樣昏庸,基本皇上一換身邊太監也會失勢,如果招惹太多是非,十分容易被清算,下場悽慘。

所以太監想活得好,只有一條,那就是死死抱住皇帝的大腿,皇上想幹什麼就幫著幹什麼,有時還要背鍋。而許多大臣背後都有自己家世家族,親朋好友,並不總和皇上利益統一,很多時候甚至是向背的。

故而傳旨這種事,皇上當然更放心手下太監去做,以前也一直如此。

可這次偏偏不是,皇上讓他一個新入翰林院的人來傳旨。

而聖旨也是周維擬寫的,翰林院的本職就是為皇上擬寫聖旨,商榷措辭,畢竟皇上隨便一句話就能影響整個國家,如果出現言不達意或模稜兩可,表達偏差,那便影響天下大事了。

可這次皇上沒用那些老人,經驗豐富的翰林學士之作,而是選擇他擬寫的聖旨,讓他親自去傳旨。

周維是從科舉中第,然後地方知縣,判官,知州一步步走上來的,也是寒門子弟,多虧老師提攜,加之他自己也懂人情世故,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才到今天這步。

他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才能寫出那樣的聖旨,皇上也該是看出他明知聖心,又出身寒門,背後沒什麼人,牽扯不大,才會破例讓他北上傳旨。

這是皇上親自給的差事,如果能辦好,以後說不定能得聖眷,所以他既開心激動,又小心謹慎。

周維對皇太孫李星洲印象十分好,十分推崇,或者說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對皇太孫大多都非常推崇。

原因與武將們不同,武將們崇拜皇太孫是因其赫赫戰功,而他們則是因殿下所作所為。

打壓沿海豪族,雖然如今局勢還不明顯,但殿下所作所為天下士子都看在眼裡。

還有就是對待其岳父王通。

王通是王越之子,王越身為平章事,一國宰輔,作風做事都為天下人稱道,在官場威望很高,但許多人對他兒子王通卻不服。

此人沒太多本事,卻蒙父蔭,處在寧江府這樣一個大府知府的位置上。

只是人們愛戴明德公(王越),認同其威望,所以也沒太過牴觸,之後王通之女城外李星洲妻子,人們都以為這下王通更是飛黃騰達,就是頭豬也怕要位列三公了。

父親是宰相,女婿是皇太孫,簡直前途無量。

結果接下來皇太孫的做法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他居然在出徵之前,將自己岳父從前途大好的江州知府位置上拿下來,給他安排到翰林院去了,而且無視了宰相王越的壓力。

入翰林院對於普通毫無背景的官員來說是天大的幸事,可對於王通這樣背景通天,前途無量的人來說就是斷送他入主二府三司的可能!

從此之後,景國朝廷實際擁有實權的五大樞要之處,政事堂,樞密院,鹽鐵司,度支司,戶部司,他都沒機會入主了。

而除去這二府三司,實權最大的開元府知府一般都會由皇上最信任的皇儲擔任,如今是何昭,待皇太孫大軍回師之後,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李星洲。

此舉可謂真正的令人意想不到,大義滅親?鐵面無私?唯才是舉?或是王通女兒沒有服侍好皇太孫?種種傳言、說法在士人中間炸開了鍋,各執一詞,不得統一。

可無論哪種,此舉都令他們這些寒門士子激動無比,雖然景國有科舉,景國也出過寒門身居高位的官員,甚至入宰輔之位,但上層通道九成還是把握在大族貴胄之中。

他們這些沒有背景,沒有家族的寒門子弟即便中弟,想要爬上去太難。

而皇太孫之前無論是打壓地方豪族,還是鐵面無私的對待自己岳父,都釋放出一個訊號,他們與那些有背景有門路計程車人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公平。

雖然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但每公平一分,他們都會又更多機會。

所以皇太孫李星洲在底層士人之中非常有聲望,特別是這兩年過來,再加上他連戰連捷,平叛軍,伐滅北漢(太行山叛軍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