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7章 出發!,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春殿側殿,燭火明亮,金絲楠木的巨大柱子散發芬芳,大殿中人影晃動,這是最後一次戰前會議了,再過兩天,大軍就要出發。
皇上在正座,禁軍,新軍,幾乎所有將領都到齊了。
連耶律大石也在,自從商定他與耶律雅裡的婚事之後,耶律大石便十分配合,為他們繪製詳細的遼西走廊圖紙,標註了重鎮要塞。
那些國土數年前本來就是遼國的,金國攻佔之後肯定來不及大興土木,所以重鎮要塞肯定不會變。
另外則是遼軍以前的佈防圖,這個更加重要,遼軍佔據遼西走廊上百年,佈防選擇肯定是千錘百煉的,哪裡適合佈防,哪裡佈防效果最好他一清二楚。
而最重要的是,金軍很有可能也是這麼佈防的。
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們就搶佔先機了。
不過領兵將領中並沒有耶律大石,皇上並不信任他,其實李星洲自己對耶律大石也保有一定戒心,因為從歷史來看,此人極具文韜武略,但也非常有野心,讓他領兵心裡難免不踏實。
皇上站在正位,福安公公扶著他,他本可以坐著的,卻堅持要與眾人一同站著。
李星洲指著面前檀香木桌上鋪開的地圖道:“此次,禁軍出動精銳五萬人,由楊洪昭、趙光華統帥,楊洪昭為正,趙光華為副,外加新軍第三師由劉季統帥,共六萬人為右路軍。
右路軍主要目的是走山海關,寧遠,錦州一線,直接攻入遼東。”
楊洪昭,趙光華,劉季等人拱手,“是!”
之所以把劉季調到右路軍,是怕他們火力不足。
“剩下的新軍四個師,由我直接指揮,為中軍,中軍與右路軍一開始統一行動,攻破山海關。
破山海關之後,中軍走白狼山,與右路軍側應,直取金國首都上京。”
李星洲宣佈此次作戰的目的和部署。
眾人沒人出聲,紛紛應下,至於最終目標能不能達成,那又兩說。
說著李星洲指了指太行山西面的大同府,“還有一路就是左路軍,負責攻取大同府,具有由楊業、折惟忠負責,根據他們說的,慶州折家能出兵五千左右,因為折家還要分出精力防範夏國,所以不能盡出其兵。
太原邊軍能出兩萬左右,左路軍到時總共兩萬五千多人,負責和義軍側應,攻打大同。”
楊洪昭道:“兩萬多人會不會太少?大同府可是重鎮,若敵人守軍太多,說不定會反擊......”
楊洪昭的擔憂李星洲也想過,他並不知道金人大軍主力在那,如果在西線,那麼楊業和折惟忠可能會危險,但是......
“西線離後方最近,就算戰事不利,楊業和折惟忠亦能快速退回到太原府固守太原。”
聽完他的解釋,楊洪昭點點頭。
“諸位,此次三路大軍,出師共十餘萬,水陸轉折運力數十萬,乃舉國之戰,勝則成就我景國霸業,天下無人與之爭鋒,敗則傷筋動骨,數年之內再無力與金國爭鋒。
此事關國運,江山社稷之根本,國家興衰,一切都拜託各位了!”李星洲深深做了個揖。
眾人紛紛回應。
“請殿下儘管放心!”
皇上點頭,大家都安靜下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多的朕也不想說,虎符朕全交給新洲了,往後之事全權由他負責!”
......
五月初一,皇上親臨郊外,進行祭天大典,向上蒼祈福,隨後設點將臺,加皇太孫李星洲為車騎大將軍,授予虎符,統軍北伐。
五月初二,禁軍在大河北岸大營集結,新軍在開元城外大營集結,準備開拔。
無數父老鄉親夾道送別,開元城內外開始瀰漫烽煙的氣息。
五月三日,李星洲早早的起來,在何芊幫助下披掛,眉雪已經吃飽草料,披掛馬鎧在外面等著了。
這次告別格外安靜,並未驚動太多府裡的人,阿嬌雙眼含淚,但還是懂事的沒有哭。
李星洲一一擁抱了她們,如果可以選,他也不想去,但他明白自己要是不去,等金人或者蒙古人南下,一切都晚了。
.......
騎著梅雪出了王府,六名親兵已經在等候。
李星洲在他們簇擁下一路疾馳,快馬加鞭向著新軍大營趕去。
半路上,他已經聽到河對岸密集的禁軍號角,禁軍已經開拔了。
李星洲加快速度,很快趕到新軍大營,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