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麝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飛天,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香麝郎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清心笑道:“那是一個國家,有點遠,南宮兄弟,先不說那些你看這敦煌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你可知飛天由來?”

南宮景笑道:“〈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天竺國把空中飛行的神,呼為飛天,,道教中把羽化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戰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昇仙場景,東漢以後隨著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後,與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

楊清心不說話,聚精會神的欣賞這些壁畫。

南宮景又繼續道:“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乾闥婆是天竺梵語的音譯,意譯為樂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歌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天竺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淨土世界裡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讚,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淨土世界裡,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衝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一體,已無法分辯了。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一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伎樂。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天竺,但敦煌飛天卻是天竺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天竺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華夏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

楊清心笑道:“南宮兄弟對天竺佛教有所瞭解啊,你看你說的香氣飄飄的飛天,像不像去年我們在長安城,那個輕功跳舞的薛雲蓮啊?她如果飄然下凡,會不會也香風繚繞,如果她找了婆家會不會也夫妻恩愛,令人羨慕呢?”

南宮景笑道:“哈哈哈,原來楊兄想起當日跳舞的飛天,西域女子,薛雲蓮了!聽說她去年就不跳舞了!到現在再無蹤影……”

楊清心著急道:“她去哪裡了?不在長安了嗎?”

南宮景笑道:“世間奇女子,有武功卻以聲色場合託身,走了,聽說她離開長安去了!沒有人知道她的蹤跡,就像她來的時候也沒有人知道她從何而來,什麼時候來的!……”

楊清心心中不知道為什麼突生隱隱酸楚,也不知道那薛雲蓉和薛雲蓮是什麼關係,可惜都是蛇蠍心腸,再美也罷了!

楊清心談笑風生道:“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約17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涼時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中,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的頭上。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孬,頭束圓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於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樑、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由於莫高窟初建時,敦煌地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

姓姓姓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