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麝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大明宮傳說,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香麝郎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治道:“那這大明宮有什麼異聞錄?”

楊清心笑道:“大明宮的來歷還有一個奇異的傳說。初建之時,從工地上曾挖掘出過一面古銅寶鏡,魏徵認得是秦始皇曾經用來清除異己的鎮國之寶,叫“秦鏡”。傳說它能照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纖毫可見。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國運的興衰。大明宮峻工後,秦鏡就被懸掛在朝堂上震懾妖邪,以後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說法。有寶鏡鎮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稱為大明宮。”

李治笑道:“這個朕倒是沒有聽說過,不過也是一段佳話,楊公說此次建造的閻立本和梁孝仁吧?”

楊清心道:“大明宮的設計者史書沒有記載。在大明宮營造期間,擔任將作大匠一職的人,是聲名顯赫的大畫家、《步輦圖》的作者閻立本。將作大匠專門負責皇家工程設計和營造,“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總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以供其職事。凡西京之大內、大明、興慶宮,東都之大內、上陽宮,其內外郭、臺、殿、樓、閣並仗舍等,苑內宮、亭,中書、門下、左·右羽林軍、左·右萬騎仗、十二閒廄屋宇等,……凡有建造營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可見,大明宮的具體修建,定是由“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總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的將作監負責。

閻立本父子三人深諳工藝之學。父親閻毗為隋朝的殿內少監,兄長閻立德曾先後擔任唐朝的將作大匠和工部尚書,並設計了翠微宮、玉華宮以及唐太宗的昭陵。閻立德死後,閻立本繼任其兄之職,任唐帝國的將作大匠。除了深厚的家學淵源,閻立本也是唐代宣告顯赫的大畫家,舉足輕重的皇家宮殿必定是帝國最傑出的藝術家智慧的結晶。由此推斷,大明宮的設計者是閻立本。

監造者大明宮的監造者是司農少卿梁孝仁,主管農業,由於精明幹練,被任命為大明宮建築工程的總指揮。

李治笑道:“那大明宮有哪些佈局宮殿樓臺呢?”

楊清心道:“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築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

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遊為主。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門南門,門前是寬達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佈。《雍錄》載:大明宮自丹鳳門有含元殿,再北為紫宸殿,南北相沓,三座建築都建於山崗之上。前朝區佔據龍首山的最高階,過了前朝區,龍首山北麓的地勢迅速降低,高差達數米。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宮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館。在軸線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宮牆上開邊門貫通形成。

龍首山北面為後庭,地勢低窪,引龍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即太液池。大明宮後庭區的規劃十分注意地理位置的選擇,避免後宮區域再次發生像太極宮後庭“揪溼”的失誤。天子寢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東南的龍首山高地上;皇帝於後庭理政和宴請群臣的場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龍首山高地上。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勢廣闊低平,則安插一些遊藝的場所和太液池的附屬景觀,如拾翠殿、跑馬樓、鬥雞臺等等。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

在六爻中,宇文愷是比較尊崇九二、九三和九五高地,“九二置殿”、“九三立百司”、“九五貴位”,然而,大明宮的規劃者卻偏偏選擇九一高地(狹義龍首原)建築大明宮。這說明,唐代選擇宮址,除了按常規思維考慮建築物的象徵意義外;同時地理環境也是極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大明宮很大程度沿襲了太極宮的建築佈局模式,即:

一、前朝後寢;

二、中軸對稱;

三、三大殿制度;

四、多重宮牆防衛體系;

五、庭院佈局。

主要建築

城門

大明宮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