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麝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九成宮,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香麝郎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世民為千古帝王,要求完美,即得到了事業上的統治,雖然當年在玄武門因政治鬥爭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又把哥哥弟弟的美貌妻子據為己有,有的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子漂亮美貌被霸佔也是理所應當,也有的認為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殺了他們的兒女,若連女眷都不放過恐怕有失與天下民心。
不過不管怎麼樣,美貌是美貌,霸佔還是霸佔了。
但是李世民對退居二線的太上皇李淵,還是想事業親情兩把抓的!
李世民是啊千古帝王,能讓少數民族誠服的第一人。他要求完美,這時候也想贏得一個孝子的名聲。
但怎奈太極宮地勢低窪,一到夏天更是陰雨綿綿,潮溼,由於窪地不進風,又悶熱。容易使人得風溼骨病,很難受!
所以李世民一到夏天就要離開長安城的太極宮,去九成宮,翠微宮等……宮中避暑。
九成宮是唐朝第一離宮,其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於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開始名叫“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唐朝魏徵撰寫、歐陽詢手書《九成宮醴泉銘》,立一石碑。此碑銘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甚大。
九成宮位於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該地屬於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王朝,定都長安。楊堅為避長安酷暑詔令天下,繪山川圖以獻,營建離宮。麟遊縣位於長安西北320裡,鎮頭在“萬迭青山但一川”的杜水之陽。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稜稜,松柏滿布。三伏天、氣溫平均在21.8度,微風拂徐,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實為消夏之佳境。
開皇十三年(593)文帝楊堅至岐州(今寶雞鳳翔),下詔在麟遊鎮頭營造避暑離宮。命右僕射楊素為總監、宇文愷為將作大匠(相當今日的總工程師)、封德彝為土木監,崔善為為督工。督調幾萬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他們在東至廟溝口,西至北馬坊河東岸,北至碧城山腰,南臨杜水北岸築了周長一千八百步的城垣,還有外城(又叫僚城)。內城以天台山為中心;冠山抗殿,絕壑為池,分巖竦闕,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築土階,階上建閣,閣北築廊至杜水,水上架橋直通宮內。天台山極頂建闊五間深三間的大殿,殿前南北走向的長廊,人字拱頂,迤延宛轉。大殿前端有兩闕,比例和諧。天台山東南角有東西走向的大殿,四周建有殿宇群。據《隋書》、《唐書》記載,九成宮有:大寶殿、丹霄殿、咸亨殿、御容殿、排雲殿、梳妝樓等。屏山下聚杜水成湖(時稱西海)。
宮內水源睏乏,從北馬坊河谷,“以輪汲水上山(碧城山),列水磨以供宮內”(碧城山又叫水磨山)。宮城內由西向東築有地下水道,十分規則的石料襯砌,直通城外。
宮門
宮城營造從開皇十三年(593)二月施工至開皇十五年(595)四月竣工,歷時兩年三月,文帝楊堅取“堯舜行德,而民長壽”之美意,命名為仁壽宮。
楊素在監修仁壽宮時,督工極為嚴酷,民夫疲頓顛仆死亡萬人以上,將其屍體推入土坑,蓋土築為平地。工程建成後,楊堅派大臣高視察後回奏:“頗傷綺麗,大損人丁。”楊堅大怒,斥責楊素:“為吾結怨天下。”素懼,土木監封德彝安慰說:“別怕,皇后到必有恩詔。”第二天楊素竭見獨孤皇后,後說:“爾知我夫婦年邁無以自樂,盛飾此宮豈非忠孝。帝王法自古有離宮別館,今天下太平,造此宮何足損費。”後以此啟奏文帝楊堅,楊堅轉怒為喜,賜楊素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仁壽宮名曰“仁壽”,實則是建築在萬人屍骨之上供統治者優遊消夏的樂園。開皇十五年文帝初來仁壽宮避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下令焚除之。開皇十九年除夕之夜,楊堅在宮中遠望,見宮闕磷火瀰漫,隱有哭聲,派人察看後回報:“是鬼火。”楊堅頗感驚悸,即謂:“此係修宮時服役而死的鬼魂。”遂派人釃酒祭奠。
遺址
隋亡唐興,經歷了36年後的貞觀五年(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