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麝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睡功,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香麝郎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清心笑道:“丫丫,你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丫丫說:“嗯,我能感覺到,可是還是看不見!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就哭的這樣傷心!是不是也死了爹孃和奶奶!”
楊清心摟著丫丫說:“丫丫,你想不想學睡功?”
丫丫說:“爹爹我不知道睡功是什麼功?”
楊清心笑道:“就像爹爹這樣,睡在這裡,就躺著就可以修行的一種功!”
丫丫說:“修了這種功能幹什麼?”
楊清心笑道:“能當神仙,能修道,找到大道就會知道爹孃和奶奶的死去,都去了哪裡?還知道生命的生生不息!”
丫丫高興道:“那我要學,爹爹教我?”
楊清心笑道:“首先你要像爹爹這樣躺下來……”
修煉睡功,需要預備一間密不透風,清靜於燥的臥室;要有一張鋪蓋舒適而柔軟的床,和高約二寸的睡枕。每日練功前要寬衣解帶,女性還要散發披肩;以使渾身舒暢,無為無慾,毫無束身之感。然後方可按照下列練功步驟和練功要領進行修煉。
1、調氣:頭朝南腳朝北正身仰臥,去枕。兩眼輕閉,舌抵上顎。兩手握固(即大拇指向掌心內屈,其餘四指併攏卷握於大拇指之上),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距離身體兩側約五寸處。兩大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兩腳尖朝向左右。
按以上臥勢躺好之後,排除各種雜念,專注於鼻子的自然呼吸,並將鼻息調節到細微綿長的狀態,使兩耳不聞其聲。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息,共行360息。
2、接上式。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地凸起充滿。稍停,再將腹部之氣從口中細細吐出,不可一呼而盡,而且要使兩耳不聞其聲。一吸一吐為一息,共行180息。行息時的意念觀想如下:
每月的農曆初一至十五,兩拳展指,在用鼻子緩緩吸氣的同時,意念觀想體外清氣由兩手十指吸入腹內(具體氣行路線不要觀想的太清楚。)。
每月的農曆十六以後,兩手握固,在用鼻子緩緩吸氣時,不再進行意念觀想。但在用口吐氣時,意念觀想腹中之氣從兩腳十趾撥出(具體氣行路線不要觀想的太清楚。)。
收功時,兩手握固,停止意念觀想。在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凸起充滿之後即閉氣(口不吐氣鼻不呼氣);同時用心默數數字,以計算閉息的時間長短。當久不可耐時,仍從口中細細吐出。待呼吸調和平穩之後,即可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嚥下腹丹田,然後再下床收功。
注意:每次收功時只修閉氣一次,併力求逐步延長閉氣的時間。
原理與功效
調氣亦稱“調息”,為“睡仙功”的入手功夫。古人認為,由於人心念頭依著事物,往往使心與息散亂遊離,不能自主。雖能暫定,不久則復散亂。所以,運用調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繫念頭,由散而定。
睡功修煉的關鍵,在於調和身心,順其自然。既不可急於求成,也不能執意追求,應遵循古人所講的“無與意爭”。如果能在修煉調氣時保持健康穩定的心態,排除各種不良的思想情緒和雜念,即可達到氣順體健之目的。故此,古人常以調氣作為入靜的輔助手段,由調氣過渡到息調,皆為收心止唸的過程。後來內丹修煉又將其稱之為內呼吸。
調氣的初期,雖然會略感不適,日久便會感到鼻息調和順暢,氣至形安。當練功進入較佳狀態時,似覺雲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澆灌面板,五臟六腑皆悉充滿。而且口中甘香多唾,飲食甘美,鼻息微細微長,綿綿不斷。
行氣亦稱為“服氣”、“食氣”、“長息”,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輔以導引的內修功夫。古人認為,行氣之要在乎知門戶出入焉。鼻者,天門也。亦稱“天根”。《修真十書·外三要》載:“鼻通六腑,出者輕清之氣,屬陽,接其天,此乃天根”。口者,地戶也。亦稱“地根”。又說:“口通五臟,出者重濁之氣,屬陰;一切百穀諸味皆地之精,從口而入,與地相接,謂之地根”。所以,以鼻納清氣,以口吐濁氣,則為順氣;反之則為逆氣焉。故逆則壅塞,順則宣通,此天地陰陽之理也。
在導引方面,陳摶根據人體“凡納氣則氣上升,吐氣則氣下流”的生理特點,結合“天人相應”的傳統觀念,運用月亮盈虧、陰陽之理也。
在導引方面,陳摶根據人體“凡納氣則氣上升,吐氣則氣下流”的生理特點,結合“天人相應”的傳統觀念,運用月亮盈虧、陰陽消長的自然規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