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唐太宗李世民,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皇上恩典。” 蕭瑀惶恐萬分急忙謝恩。
這時,雲定興和李世民進殿參拜皇上。楊廣看見二人,立時轉怒為喜,高興地說:“太好了!雲將軍,你這一仗打得很漂亮。你給朕說說看,你是怎麼以五萬人馬趕跑了突厥數十萬大軍的?”
“啟稟陛下,末將不敢居功,這都是末將的部將李世民的功勞,是他獻上疑兵之計,才取得大勝的。”
“李世民?是你身邊那位英俊小將嗎?”
李世民忙上前施禮:“末將正是李世民。”
楊廣頗為欣賞地打量著李世民,誇讚道:“看你年紀輕輕的,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聰明才智,朕覺得十分欣慰。你相貌不凡,向來定會出人頭地,只要你效忠於朕,朕決不會虧待你的。”
說罷,楊廣又問起李世民的家世。當聽說李淵是他的父親時,楊廣臉色突然一沉,說:“哦?你是李淵的兒子?他還沒死嗎?”然後怒氣衝衝地離座而去。
李世民、雲定興和文武百官全都愣住了。雲定興悄聲問世民:
“世兄,令尊跟皇上是怎麼回事?”
世民不安地回答道:“小侄實在不清楚。”
雲定興感嘆道:“如此結果,真是料想不到!”
文武百官們冷眼打量著李世民。蕭瑀走到他們跟前,親切地拍著世民的肩說:“李世民,恭喜了!”
世民聽了,感到莫名其妙。雲定興生氣地說:
“蕭大人說話太刻薄了些吧?”
“雲將軍,不要誤會,我是真心誠意地向李世兄道賀。”蕭瑀意味深長地說:“得到皇上的賞賜,加官進爵,固然可喜可賀,而皇上不獎不賞,其實更值得一賀……”說到此,他便打住了,不再多說什麼。世民仔細品味著他的話,不得要領。
大殿上,文武百官們交頭接耳。有的認為該有李淵的好戲看了;有的卻說他與皇上畢竟是親戚,而且手上握有兵權,否則就不會有今天了。一時間議論紛紛。
入夜,雲定興獨自一個人喝起了悶酒,越喝越不是滋味,於是叫人請來了李世民。此時,他已有了幾分醉意,見了世民,張口就說:“我心裡很不痛快,真快憋死了,非發發牢騷不可。”
“將軍,你有什麼牢騷,不妨一吐為快!”
“咱們只靠五萬人馬就擊退了突厥十幾萬大軍,今天皇上卻不肯論功行賞。不給我開官,也不給賞錢,這點我雲某絕不放在心上。我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才打仗的,我是為了效忠皇上保衛大隋江山。可是,對你李世兄沒有一個交代,我心裡過意不去。你不顧自身安危,深入敵後,探查敵情,獻出錦囊妙計,我們才未損一兵一卒,使突厥兵馬不戰而退。這份功勞還小嗎?明日早朝,我一定要把你的功勞一樁樁、一件件詳細地稟告皇上,請皇上論功行賞。“
世民深為感動,向雲將軍拜了一拜,說:
“多謝將軍厚愛。家父一定有什麼地方冒犯了皇上。小侄回去之後,定將此事稟明家父。至於這點微不足道的小功勞,不值得將軍再向皇上提起。將軍乃國家棟梁,身負重任,朝廷上少不了你,所以不能為了小侄而冒犯皇上。”
“可是這件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啊!”雲定興忿忿不平地說。
“將軍,如果說小侄有功勞的話,還不是您一手促成的嗎?這點小事,何足掛齒!請將軍千萬不要再提。”李世民言語懇切地說。
雲定興讚歎道:“想不到你竟能想得如此深遠,能有如此開闊的胸懷,佩服佩服!李世民,你真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成大器!”
從雲定興房內出來,李世民信步來到行館院中,沒想到碰上了在此停留了很久的蕭瑀。世民恭敬地說:
“原來是蕭大人,吵擾了您的清靜。蕭大大也住在這裡?”
“這裡是雁門最好的館舍,除了皇上,文武大臣們都住在此。”
世民略帶遺憾地說:“如果早知蕭大人住在此地,世民早就來向蕭大人請教了。”
“請教?這又從何說起?”蕭瑀有些不明白。
“蕭大人在朝堂上對世民的訓勉,世民難以忘懷,但總捉摸不透其深意。望大人賜教。”
蕭瑀推說那只是一時信口開河而不願多說。他很明白“禍從口出”,以他現在的境遇,朝中之事還是少說為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殺身之禍。即使感觸再深,也只是點到為止。但是面對李世民,他很難再堅持。他感到世民的眼光有種震懾人的力量,讓他不能不吐出肺腑之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