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盛世夢,貓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秧子長勢喜人。
世敦也二十歲了,該成親了,提親人絡繹不絕,在張春紅干預下選了一個陳家寨的陳姓紳糧的姑娘。上可透過陳家親家買了五個山頭,三百畝水田,五個山頭開成了三千畝地,並在此建立了第七座管家院,獨立經營起來了。有岳父這個大姓的支援,加上管家財大氣粗,管世敦在這裡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度過了開創時期。
按照管代朋的遺囑,管上可與管上學並未分家,財產共有,收益共有,由管上可統一掌管收入的銀兩及支出,下面子侄四兄弟也各有一所院子和大量的土地,但非自己的私產,只是各自在經營,只有世衡那一萬二千畝水田有點特殊,是岳父買來贈送的,在產權上有差別,但收益仍歸公,反正家大業大,生活優裕,都是管理管理而已,也沒有那個特別辛苦。
清朝統治者接手了明朝這個爛攤子,整個國家都呈現蕭條狀態,順、康二帝皆重視社會經濟的恢復,尤其是人口銳減的四川,雖然清初的耕地不及明朝的十分之一,現在卻是有可耕之田,無耕之民。還在順治六年清政府就下令凡四川流亡出省者,各地方官應“查令回籍”,只是當時戰亂頻繁,清軍並未控制全川,沒法施行。
由於殺人過多,難以掩埋,到處臭氣熏天,重慶首先出現瘟疫,造成更大人口的死亡。逃難的人又把瘟疫帶到貴州,帶到桐梓,帶到綏陽,並蔓延開來。在杜會長、龍會長,管郎中的努力下,全綏陽城的郎中組織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免費就診,迅速控制疫情,並請知縣大人出告示,不準四鄉進城,所以不到一個月疫情便沒了。
順治九年(1652年)川湖總督李國英移駐重慶,修復了城牆,增強了城防,雖遭過幾次進攻,再未失守過,清王朝在重慶的統治鞏固了。社會秩序在逐漸恢復,只是人口損失太多,經濟恢復還比較困難。
世敦兩夫婦身材高大強壯,治田勤勞,尤其肯動腦筋,有一天回上坪村的路上,聽見有人在說:“二老表,我昨天路過高家衝,在一家門前看到一片高粱,明顯比其他人的長得好,高粱坨坨結的大,不曉得是啥子品種?”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走在這二人後面的管世敦記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