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零九章 文臣武將,三國之武耀山河,段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祭天稱王之後,便是分封文武群臣。
袁耀既然自稱仲王,那麼他之後便是仲氏之王,與大漢再無甘葛,麾下的文武群臣制度也是需要做一番調整,當然,袁耀現在並不打算對官職進行調整,大漢的三公九卿制度在袁耀看來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後面的三省六部制,袁耀覺得還不是時候。
不過這文武群臣的冊封自然是不可能在祭壇之中。在祭天結束之後,袁耀望了一眼天穹,此刻的天穹之上,熾日高懸,陽光明媚,天氣可以說是不要太好。
而袁耀的目光似乎是透過了這表象,看到了深處的東西。
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袁耀便是隨著車架,朝著平輿城內的王宮走去。
如今的袁耀,乃是仲王,那平輿城,自然就是王都,而原先的袁府,也是被該做了王宮。當然,這個袁府,是袁術和袁耀的私產,與汝南袁氏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袁耀才會將其擴建,改為仲王宮。
這冊封文武群臣之事,自然是在那王宮的主殿,被袁耀親口命名的天辰殿進行。
而隨著袁耀登上那諸侯車輦,黃忠和許褚兩人也是自發的騎乘坐騎,行走在車輦左右,負責護衛袁耀。而除去黃忠和許褚之外,一直護衛在袁耀車架周圍計程車卒,是禁軍,專門負責袁耀的安全,而這支禁軍的主將,則是戚寄。
袁耀一直有兩個護衛,一個是秦翊,在十二金人秘境之中身隕,而僥倖活下來的戚寄也是得到了袁耀的重用,被袁耀任命為這一支禁軍的主將,而戚寄也是不負眾望,雖然能力不算超凡,但是還是將禁軍帶的有模有樣。
不久之後,當文武群臣聚集到天辰殿後,袁耀也是正式對麾下文武進行冊封。
首先是文臣方面,袁耀打算承接大漢的三公九卿制度,而如今袁耀卻是將三公之位空缺,補足九卿。
三公,其實在袁耀看來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性意義,這就好像是一個虛職,即便沒有三公,光靠九卿也是可以將朝廷維持下去的。在袁耀眼中,三公就是後世的丞相,主要負責大體方向的把握,而九卿就好比六部,分別掌管不同政務。
三公之位,需是德高望重之人,而如今袁耀麾下,並沒有這樣的人物存在,所以袁耀暫且將三公之位空缺,等到後面有了合適人選再補上。
至於九卿,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分別掌管不同的事務。
在如今的仲王袁耀麾下,以胡昭為太常,荀衍為光祿勳,沮授為衛尉,陳忠為太僕,荀悅為廷尉,臧洪為大鴻臚,袁胤為宗正,棗祗為大司農,劉曄為少府。
這九人,便是如今袁耀麾下,文臣之中,最為顯赫的九人。而九卿之下,各自屬官暫且不提,那豫州、荊州、揚州、徐州四州刺史也是定了下來。豫州刺史袁渙,徐州刺史陳登,荊州刺史楊弘、揚州刺史蒯良。
再之下,便是各郡太守,如那陳營、李嚴、向朗、崔鈞、孟建、石韜、陳熾、繁欽、賈逵等人,就連魯肅,也是榮登汝南太守之位。
文臣之後,便是武將,袁耀麾下武將,以大將軍為尊,之後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中郎將等等。
武將之中,黃忠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為鎮南將軍;許褚次之,為鎮北將軍,之後高蒼為安東將軍,沙摩柯為安西將軍,甘寧為安南將軍,潘鳳為安北將軍,張合為平東將軍,高覽為平西將軍,魏延為平南將軍,陳到為安北將軍。之後,是夏侯蘭、許定、臧霸、文聘等一眾雜號將軍。
而且,除去這樣的安排之外,袁耀還在原本的五大軍團之外,另外命人組建了三支軍團,分別是第六、第七和第八軍團。
第六軍團主將為陳到,副將臧霸,第七軍團主將張合,副將周倉,第八軍團主將高覽,副將霍篤、霍峻。這三支軍團和之前的五大軍團人數不太一樣,每一支軍團只有三萬人,總計九萬人,因為這第六、第七、第八軍團在袁耀的設想之中,暫時作為常備軍團,簡單來說,就是那裡需要增兵就去哪裡,而之前的五大軍團,除了甘寧手中的第五軍團之外,其餘的四大軍團都是需要坐鎮一州之地,防範敵人。
其餘的,魏延、夏侯蘭等人,袁耀還另有安排,這裡就不多說。
一眾文武都是安排好了,袁耀也是累得夠嗆,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今日之後,袁耀便是真正的王者了,今日開始,他不再是一個臣子,而是一尊王。
在袁耀與天辰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