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安寧侯傳奇,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在下這趟差也算完成了。
大人方才說順路?
確實順路。田照一抱拳,道,謝李大人盡地主之誼,請在下喝茶。在下身負皇命,不便久留,告辭。
既如此,在下便不再挽留。
珍重!
珍重!
隔三差五總會有順道的出使官員路經此地停留片刻,喝杯茶道句珍重後便離開。他們中有的李安寧之前便認識,有的不認識也沒有聽說過,便要求他們出示腰牌或者皇上的手諭。這些陌生人無一例外都有皇上親筆簽署蓋章的手諭。
此外,李安寧經常能收到三王爺的書信。有時三五天,有時月餘,有時書信很短只有幾十字,有時洋洋灑灑數百字,她從來不回信。一則信中無實際所指,她無從回覆;二則,三王爺似乎很忙,不是遊歷,就是出使,她怕他不能第一時間收到信,落入他人之手,生出事端。好在三王爺似乎瞭解她的心思,從未責怪她不回信,也信件照舊一封封寄來。
白駒過隙,轉眼已過兩年春秋。不等大臣上奏,皇上在大殿下了一道口諭,召李安寧回京。
這天寶玥去給皇后請安,恰逢皇上也在那裡,一家人享受著帝王家少有的天倫之樂。寶玥的調皮勁兒上來,問父皇每天在朝堂之上可有趣事發生。皇上端起茶杯喝茶,皇后道,你一個女兒家問朝堂之事做什麼。皇上擺手道,不妨,想來平常人家是經常這樣聊天敘天倫之樂的,皇后就不要掃興了。
皇后道,皇上不要太慣著寶玥。
寶玥撅嘴道,母后又說掃興的話,這是我們一家三口的悄悄話,就讓父皇說說嘛。
皇后見皇上如此開心便屏退左右,專心地做一個聽眾。
皇上道,兵部有個官員一緊張說話就結巴,每次他開口說話,朝堂上都十分安靜,他們都憋著不敢笑出來,右將軍是心直口快腸子也直,竟然沒憋住,放了個屁。這下子大臣個個都憋成了豬肝臉。
皇后和寶玥笑得喘不過氣來,寶玥又問道,父皇當時笑了嗎?
皇上道,皇家威嚴,父皇豈能不顧!
寶玥又問,大臣中父皇最喜歡誰?
皇后趕緊制止道,寶玥,不得無禮!
皇上沉默著低頭喝起茶來,寶玥卻說,女兒只是想知道朝中大臣裡誰是可用之才。
皇后道,這個也不是你該關心的!
皇上擺擺手,誓要將慈父扮演到底,於是說道,能上得朝堂的,大都有可取之處。禮部的關貞、兵部的張書衡、右將軍蔡豐都是我朝棟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寶玥急急地問道,李大人呢,他如何?
皇后問道,哪個李大人?
寶玥臉一紅,笑道,母后真是貴人多忘事。就是大理寺左寺丞李安寧李大人呀!
皇上眉頭微皺又立即舒展開,這樣還是沒有逃過皇后的眼底,她不動聲色地端起了茶杯。
寶玥卻無所察覺,繼續說道,女兒只是對李大人好奇,長得白白淨淨的,比女人還清秀,做起事來倒像個真正的男子漢,有勇有謀雷厲風行,比朝中那些滿臉絡腮鬍子的粗人強多了。
皇后道,你人在深宮怎麼會了解他的勇謀?
寶玥道,針砭時弊,監造宮殿,治理水患,李大人現在可是全國的紅人,婦孺皆知。
婦孺皆知?皇上心裡一驚,兩年過去了,街頭巷尾仍有議論?
皇后輕笑一聲,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恐怕只有你對她念念不忘。李大人離開京城這麼久,誰還記得?偌大的京城每天都發生無數件新鮮事,你太高估了李安寧,也低估了坊間百姓。
皇上聽聞此言,心結舒展,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不過,皇后看了皇上一眼接著說道,若是李大人調回京城,那些坊間笑談會不會捲土衝過來也未可知。
這些讚頌多多益善。寶玥拍手笑道。
雖然皇上的心情重又變得忐忑,看到寶玥天真快活的笑臉,受到感染,隱憂散去,期待漸漸堆積湧上心頭。一切等那個人來了再做定奪吧。
皇后笑著說道,皇上,咱們的寶玥長大了。
朕記得楊明珠對他情有獨鍾……
皇上所言極是,皇后看了一眼突然變得沉默的寶玥,接著說道,為了他才出宮去的。
這是寶玥最不願提及的,微妙的關係就像一道傷疤,刺眼醜陋,消不掉避不開。與其遮掩不如面對。一切尚無定論,她要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許那是幸福,也許是萬劫不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