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部分,北宋仕途,嘟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沒有原因了。不過這些觀點聰明得可愛罷了!

王安石正色道:“元澤。官家如何做法,自有道理,豈由你來異議!加權代兩字,應該是為了考察老夫有沒有處理朝政的能力吧。如今新年已過,待得上朝,也許官家就要有大動作了!”

王興奮地道:“父親,這是官家召見您時承諾的嗎?”

王安石無奈地道:“算是吧。不瞞大家,正因為是官家召見,老夫這才放心整理出這些變法舉措的。官家也像老夫保證。他一定會鼎力支援變法,另外,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主持變法之人,應該由老夫來擔當!”

眾人聞言不由都神色一動。

“既然如此,父親您還猶豫什麼,這三條變法舉措,現在就該上奏官家,新年一過,即行新政!”王更是興奮了,“屆時父親再製出更多有利天下的條例,富強大宋。中興大宋,他日不難成青史名臣!”

王安石笑道:“至於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倒沒有多想,只願天下能由老夫處稍稍得利便心滿意足了。好了,其他就不多說了,大家就這三條變法舉措談談得失吧!”頓了頓又道,“如今帝國最大的難題,便是財力日艱,甚至可以說已經影響到我大宋能否順利運轉的頭等大事。因此老夫變法。首重治財之道。現在製出的三法,就是本著先解決財政想法而制定地!大家看看還有什麼要補充地嗎?”

眾人一陣沉默,都不說話,互相看了一眼。沈歡現在還記起王璇之前交代地話,生怕與王家之人起爭執,暫時打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後還是在家隨便慣了的王率先發話:“父親,這些條文,孩兒都仔細斟酌過了,沒有什麼不妥!均輸法就不必說了。本來就是為了省勞費、去重斂、減少百姓負擔。節流也是一條治財之道嘛!至於農田水利法,更不用說了。天下以農為本,而農以耕為本,治理水利,更有利用從事農桑,而農桑大好,賦稅也就更多,帝國財政收入也就更大了!還有這青苗法,貸錢予民,補助耕種,還可以收息贏利,更是賦有前瞻地良法!”

王安石呵呵笑道:“讓你們評論得失,你倒好,盡是美言,缺點一丁點不說!”

王也笑道:“父親大才,些須缺點,豈是孩兒等人可以看得出來的!”

王安石不再理會他,轉頭說道:“和甫,你們有什麼看法?”

王安禮遲疑片刻才道:“其他兩法還好,小弟覺得最不妥地便是青苗法,貸錢取息,總感覺有點不對勁,但是哪裡有問題,一時又說不出來!”

王安石點點頭,有點失望,又問他另一個弟弟。

王安國也道:“大哥,經二哥一說,小弟也覺得有點不妥,不過具體是什麼,說不上來!”

王安石有點失望了,這三條法例之中,他最得意也是最自豪的便是這青苗法了,然而他最近親的兩個弟弟卻一致否認了此法,雖然沒有明說,但“不妥”兩字,已經是他們給大哥面子才如此委婉的,不無讓他暫時放下此法的意思。

王安石沒有辯駁,他的大兒子王卻急了:“二位叔父!青苗法是父親殫精竭慮思索出來的,雖然不無借鑑前人的經驗,可此法大膽可行,非一般可比,若行得好,得益無窮,先是貧乏之民得錢從事耕作,免得他們無事生產成為流民;再是有利生產,於國可得賦稅;接著是貸款得息,更能充實國庫。一舉三得,哪有什麼不妥之處!”

王安禮說道:“元澤,國家大事,不是想當然耳!你說的這些益處,為叔不是瞎眼之人,沒有道理看不出來。但是,青苗之法,以國行借貸之事,與民間商貸何異!如此行事,豈不招人怨恨,到時朝臣彈劾大哥。又該如何自處?”

王辯道:“難不成就因為可能出現地阻撓就不行此良法了?”

王安禮無言以對。

“你們莫爭了!”王安石發話了,“青苗法之利,不可謂不大,此法王某斷不會放棄的!丁當稟明官家,由陛下決斷!”

“岳父大人,官家年輕氣盛。有時不免衝動。小婿覺得變法舉措,除了向官家稟明利處外,還需點明可能出現的弊端,由他決斷,方才是上策!”沈歡再也忍不住出聲了,王璇地叮囑,全成了腦後之言。

“哦?”王安石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難不成子賢看出這些舉措的害處來了?”

“害處?”一旁的王厲色地瞪了沈歡一眼,“沈子賢。如今我們都在商討變法的可行之處,你倒是要說害處,是何居心!難不成你要阻撓新法。或者是你根本不贊成變法!”

沈歡笑道:“大舅哥倒是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