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八王亂:西晉那時的權謀詭計,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考,而是直接以他們俊逸的神采、瀟灑的身姿,實踐“越名教而任自然”這一信仰,他們將魏晉風流帶入一種清逸脫俗的美學境界,“建立最高的晶瑩的美的意境”(宗白華語),其風采千年之後仍令人懷想;“竹林名士”之後,魏晉風流開始泥沙俱下了,第三批名士是“中朝名士”,中朝即是指西晉。西晉是一個墮落的王朝,西晉時代是一個墮落的時代,“中朝名士”也是一群墮落的名士;第四批是名士是“過江名士”,即是指西晉滅亡之後,渡江避難江南的東晉名士。
“八王之亂”時期的名士即是“中朝名士”,王戎與其族弟王衍、王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王戎又不僅僅是中朝名士,他還是“竹林七賢”之一,是竹林名士那批中唯一活到惠帝朝的人,然而他在惠帝朝的表現成為了“竹林七賢”形象上的一個汙點。
因此可以說,王戎綜合了西晉王朝的氣息,他是西晉這個墮落王朝的產物,他帶有一切西晉王朝的特徵。
所以,王戎往糞坑裡這麼一跳,沾上汙穢的不僅僅是他這一個人,還有整個西晉王朝。
《晉書》稱王戎晚年“在危難之間,親接鋒刃,談笑自若,未嘗有懼容。時召親賓,歡娛永日”,彷彿此人明豁通達從容面對生死。讓人不禁生出疑問,既然“未嘗有懼容”,又何必自投汙穢,與蟲蛆為伍呢?
聽其言觀其行,王戎渾身上下都透著虛偽:身為名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