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八王亂:西晉那時的權謀詭計,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臣等竭力扞城,藩屏皇家,陛下垂拱,而四海自正。”這個“臣等”自然就是指參與聯名上書的范陽王、東平王,所謂“藩屏皇家”指的也是豫州、徐州。

由此可知范陽王是個笑面虎,他這份上書的真實意圖是趁火打劫,趁成都王勢力覆滅、長安與鄴城的聯盟實力大損的時候,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並且逼迫河間王承認這一事實,然後大家相安無事,共享太平。

這份上書遞上去後如泥牛入海,沒有下文。

河間王原先的美夢是擁立成都王作皇帝,自己總攬朝政。如今可好,政權也沒得到,地盤也沒擴大,搞了半天依然是個“分陝而治”,關中地區原本就是他的勢力範圍,按范陽王的分割方式河間王其實是一無所得。

不過既然敢拔虎鬚,就不怕虎咬人,范陽王捏住了河間王的軟肋,河間王近年黷武窮兵,如今已是強弩之末。

關中重鎮在武帝末年是除了洛陽禁軍之外的第一強藩,不過近十幾年天災人禍接踵而來,先有羌、氐叛亂引起的兵禍,然後是連年天災,幾年後剛恢復平靜,馬上派兵南下蜀中東入中原,不久後院又起火,秦州刺史皇甫重、雍州刺史劉沈先後起兵,連番折騰硬是把八百里秦川搞得地破人窮,關中軍疲於奔命,損耗過半。

河間王如果不打算服軟,依然有心要作執政,此時他就應該大舉出關,直接控制洛陽與惠帝,然後號令天下。可如此一來,東海王、范陽王、高密王、東平王一干人等全都不會答應,僅這些人就已經很難對付了,再加上一個有鮮卑人做後盾的王浚,河間王那是有心無力啊,關中軍倘若出關,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何況當時關中後患未除,秦州的皇甫重負隅頑抗,梁州的流民軍聲勢正盛,河間王可不敢掉以輕心。

出兵是行不通的,但是依范陽王所言乖乖撤兵又實在心有不甘,河間王就來個裝聾作啞,看你怎麼辦。

范陽王立刻用實際行動告訴河間王他想怎麼辦,范陽王將豫州軍隊從許昌移了出來,向北改鎮滎陽。滎陽是著名的戰略要地,秦末劉項在此處打過惡戰,滎陽旁邊就是著名的成皋關,過了成皋關,洛陽就暴露在前方了。范陽王的用意十分明顯:河間王你撤不撤?不撤,我來幫你撤。

與此同時,王浚撤離鄴城,將鄴城交給了東海王的弟弟平昌公司馬模;東海王的另一個弟弟,鎮守宛城的高密王司馬略也上書向河間王施壓,高密王說他將要帶兵移鎮洛陽。

形勢對河間王很不利,張方的兩萬孤軍看似已經陷入包圍,有被人吃掉的危險。

雙方都不敢貿然動武,僵持到十一月,莽夫張方把這個難題給解決了。

河間王與張方是主僕關係,河間王是大腦,張方是爪牙,近年來隨著河間王對張方越來越倚重,張方就日益顯出驕橫跋扈的苗頭。張方在洛陽一待三個多月,該逛的都逛過了,該搶的也都搶過了,惠帝見了面反過來向他行禮,風頭也出過了,文帝武帝諸位太后的陵墓他不敢碰,就把賈皇后早夭的女兒哀獻皇女的墳給刨了一下,裡面也沒什麼新鮮,一具小孩屍骸和若干陪葬財寶而已。眼看天氣越來越涼,洛陽越待越沒勁,手下弟兄們嚷著要回家過年,張方一揮手,走,啟程回關中。

沒有河間王的命令怎麼可以擅自撤軍?張方說,沒關係,先撤著,回頭知會一聲就行。

如此自作主張,難道不怕河間王怪罪?當然不怕,此時河間王忌憚張方之心只怕要勝過張方對河間王的邀寵之心,而且張方覺得此舉並無不妥,河間王派兵滯留洛陽,守的不是這座城而是惠帝,河間王只是生怕別人控制了惠帝然後對他不利,同時他又想控制惠帝對別人不利,如此而已。

張方心想,只要把惠帝帶回關中去,河間王的目的豈不同樣可以達到?況且,惠帝在長安可以比在洛陽安全得多。

被這個絕妙好計衝昏了頭,張方輕率作出一個齊王、成都王甚至武帝都不敢想的重大決定,遷都。張方是個咄咄武夫,讀書不多也不瞭解歷史,否則他就該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董卓在一百多年前就曾做過,然後被人罵到至今。

張方儘管得意,也知道遷都的事情非同小可,公然提出肯定是舉朝反對。他找來幾個手下商議,武夫們的思維簡單直接,那些大兵說,明的不行就來暗的,找個機會騙皇帝出宮,然後夾起皇帝往關中跑,誰也追不上。

張方覺得這是個好計策,第二天他就進宮請惠帝去太廟看看祖宗。估計張方遇事不密,或者當時朝中有聰明人看穿了他的詭計,惠帝死活不願意出宮。一來二去把張方惹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商界大亨

方片2

招惹多金壞痞

千頃寒

網遊之聖騎威武

閒來一看

重生暖婚:隱婚老公,寵翻天

喬木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