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部分,八王亂:西晉那時的權謀詭計,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奸人構亂”,洛陽眾人無論智愚都認為她是無辜的,如果“殺一人而天下喜悅者”,那是“宗廟社稷之福也”,如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只怕給凶豎提供口實,趁亂而起使洛陽發生變故啊,所以請陛下與太宰深思。
河間王收到奏章,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他勃然大怒,下令呂朗收捕劉暾。結果劉暾跑得快,逃出洛陽,到青州投靠高密王司馬略去了。不過經此一事,河間王倒沒有再為難羊氏,羊氏就此撿回了一條性命。
到了十二月,河間王的好運走到了盡頭。
兩個月前范陽王兵敗滎陽,向北逃到了冀州。冀州刺史溫羨與劉琨是親戚,劉琨的妻子就是溫羨的從妹,溫羨聽從劉琨的勸告,將冀州讓給了范陽王。范陽王有了立足之地後馬上派遣劉琨到幽州薊城找王浚借兵,王浚派督護劉根率領五千鮮卑騎兵助戰(《資鑑》說是八百,《晉書·劉喬傳》說有五千,八百太少,所以採用五千這個數字)。
劉琨領著鮮卑騎兵南渡黃河,遭遇成都王手下將領王闡,鮮卑騎兵勢不可當,很快踏破王闡營壘,殺死王闡。
渡河之後,范陽王與劉琨合兵進攻滎陽,當時成都王已進據洛陽,滎陽駐軍是石超部。范陽王再次大勝,斬殺石超。石超一死,劉喬大驚,引兵南撤去與兒子劉祐會合,打算固守豫州。
范陽王得了滎陽,派劉琨與督護田徽繼續向東,進攻東平王司馬楙。東平王當時在兗州濮陽郡的廩丘,東平王也抵擋不住鮮卑鐵騎,廩丘很快失守,東平王走投無路,只好逃回東平國去了。
劉琨得了兗州,馬不停蹄繼續向南,到徐州去迎接東海王。進入豫州境內,劉琨分兵二路,一路向東南邀擊劉喬,另一路向西南進攻許昌。
當時劉喬、劉祐父子都在豫州譙國,劉琨追到譙國,雙方一場惡戰,劉喬軍四散潰逃,劉祐戰死,劉喬領著五百殘兵逃回荊州南陽老家去了。南陽是劉弘的地盤,有劉弘的庇護,劉喬逃脫了一死,後來遇到大赦,又重新出仕。
劉琨的另一路軍隊也十分順利,許昌人開門投降,劉琨兵不血刃拿下許昌,救出了父母。
劉喬、東平王既除,東海王再次從彭城出兵,一路暢通無阻,一直抵達滎陽郡的陽武,屯兵於此,王浚派出更多鮮卑、烏桓騎兵,由部將祁弘帶領,趕來支援東海王。
此時河間王在關外的勢力基本已被肅清,只餘下成都王守著孤城洛陽,成都王故將樓褒守著河橋,還有呂朗在滎陽郡內遊蕩。
天下大局已定,河間王大勢已去。
六、獲勝者東海王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的最後一個月對河間王來講如同噩夢,過年都過得毫無喜慶。
次年元日,晦氣,竟然碰上了日食。話說這天氣還真是應境,河間王當時的心情就是暗無天日啊。
看到河間王惶惶不可終日,潛伏在長安給東海王做說客的繆播、繆胤兄弟又覺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找到河間王,說如今硝煙四起都是因為張方劫駕,只要殺張方以謝天下,關東諸軍自然就會散去。
河間王半信半疑,張方與他休慼一體,讓他斷臂求生一時還狠不下這心。但繆播繆胤看出了河間王的猶豫,於是他們出門就去找一個叫畢垣的人。
這個畢垣是河間王的參軍,與張方一樣,他也是河間人,也很早就追隨了河間王。也許是因為爭寵或者別的原因,畢垣與張方的關係很不融洽,據說張方曾經公然羞辱過畢垣,令他懷恨在心。繆播繆胤找到畢垣,提醒他說報仇雪恨的機會到了。
畢垣馬上求見河間王,說:“張方帶重兵屯守霸上,卻久久沒有行動,很可能他是忌憚敵軍太強盛,所以盤桓不敢前進。大王要提防他反水投敵啊,張方的親信郅輔目前在長安,張方的所有計謀他都知道。”
河間王心中一咯噔,一陣緊張。心想常言道士為知己死,我還沒有考慮出賣張方,難道張方已經打算賣主求榮?河間王急忙讓畢垣帶郅輔過來問話。
這個郅輔是長安本地的一個富人,當初張方剛隨河間王來關中的時候一窮二白,至郅輔有意結交張方,贈予給他不少財物。後來張方發達了,不忘舊恩,招攬郅輔做了帳下督,視為心腹十分信任。
畢垣找到郅輔,劈頭就說:“張方要謀反,大家都說你參與這事,現在河間王要召你問話,你準備如何回答?”
郅輔被嚇傻了,說:“我實在不知道張方要謀反啊,我該怎麼辦?”
畢垣叫他不要驚慌,說:“河間王如果問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