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八王亂:西晉那時的權謀詭計,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選擇有道德的英才俊傑,陳匡、韓嵩年幼無知,不懂君子立世為人的道理與氣節。太子天姿優異早慧老成,如今派兩個懵懂童子去伴隨左右,這可無益於太子的成長。”
雖然裴是賈皇后依重的大臣,但是在處理太子的問題上,賈皇后顯然與他意見相左。
東宮官員泥沙俱下,而賈皇后的手段不止於此,她還有意派許多奸佞之人,去誘導太子學壞。
《晉書·愍懷太子傳》裡說:賈后素忌太子有令譽,因此密敕黃門閹宦媚諛於太子曰:“殿下誠可及壯時極意所欲,何為恆自拘束?”每見喜怒之際,輒嘆曰:“殿下不知用威刑,天下豈得畏服!”
據說他們的誘導下,太子原本聰慧過人,“及長,不好學,惟與左右嬉戲,不能尊敬保傅”,“東宮舊制,月請錢五十萬,備於眾用,太子恆探取二月,以供嬖寵”,變成了本章第一節那樣令杜錫痛心疾首的人。
教育工作頗具成效,但賈皇后對太子還是不放心,經常派賈謐去東宮監視太子。賈謐是個輕浮子弟,與太子的矛盾愈演愈烈,成為元康九年太子事件的導火索之一,容後再表。
太子越來越不成器,難免會有人勸諫。賈皇后這時又使陰招,誰對太子推誠置腹,就將其調離東宮,並且貶官以示懲戒。杜錫被貶為衛將軍長史的真正原因,就在於此。
與杜錫同病相憐的還有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原本在洛陽擔任越騎校尉,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掌管部分禁軍。後來有一次成都王到東宮去,正撞上賈謐與太子下棋,賈謐的態度相當不恭敬。成都王與太子同歲,從小一起在西宮玩到大的,感情應該不差。看到這情況,成都王怒了,他厲聲呵斥賈謐:“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
此事過後沒幾天,成都王就任命為平北將軍,被趕出洛陽,到鄴城去了。
試想,在如此惡劣的生長環境下,如果太子真如武帝所誇獎的那樣聰明,他應該怎麼做?
是表現的像杜錫所希望的那樣,做個修身勤奮的好嗣君;還是如賈皇后所願,成為一個不成器的紈絝子弟?
因為賈皇后的作梗,太子的真實面目變得模糊不清。他是果真所謂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還是在學習勾踐在吳國、孫臏在魏國,透過韜光養晦、甚至作賤自己麻痺對方,以求自保?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答,當年吳王夫差正在思量勾踐這人是不是真心臣服時,勾踐立馬舔了夫差的糞便,你說他忠不忠?龐涓也曾壓抑不住好奇心,派了一個故識去探孫臏的底,老兄,你是真瘋還是假瘋啊?孫臏充耳不聞,塞了把豬屎到嘴裡,像蠶豆一樣大嚼,你說他瘋沒瘋?
勾踐、孫臏後來都逃出牢籠,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我是忍辱負重,我在裝瘋賣傻。
可是太子沒那麼好運,他至死都沒有得到機會自由地施展。若說他是在演戲,那他一生都在戲中,沒有等到謝幕的那一刻,所以卸了裝的太子司馬遹究竟長什麼樣,這隻能是個謎。
從常識推斷,一個在陰謀中浸泡長大,常年處在死亡陰影之下的人,心理難免會扭曲,歷代皇室中人少有心理健康者,原因就在於此;另外,如果一個人不受任何約束,他就容易被慾望操縱,脫韁野馬一般不可自制,最後自取滅亡。漢代劉姓諸侯王在自己封地裡無法無天,有以殺人為樂的,有姦淫姑媽姊妹的,其荒淫殘暴令人髮指,所以漢代法律專門有一種罪行叫“禽獸行”,因為“禽獸行”而被處死的諸侯王為數不少。
很不幸,以上兩種環境太子都經歷過,此外太子還有一個心腸狠毒的後媽,老派些不三不四的人去勾引他學壞。按賈皇后的願望,太子越窮兇極惡、越荒淫無恥,就越讓她滿意,最好太子再做出點“禽獸行”來,這樣她就可以痛心疾首的宣告天下:太子不令,為了江山社稷,只好另立嗣君。甚至還可以握著太子的手含淚惺惺作態一番,豈不快哉?
賈皇后想得挺好,可惜太子不配合,太子最大惡行也沒超過紈絝子弟的範疇,可見太子內心是有分寸的。
但因此斷定太子全然不受生存環境的影響,玩物喪志啊、脾氣暴躁啊、貪圖逸樂啊,種種劣跡都是做出來給賈皇后看的,這也未必。畢竟太子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緒,長年累月提心吊膽過日子,壓抑久了,總要找人發洩。面對杜錫這種看不清形勢,看似滿口忠言,實則不僅無補於事,並且可能壞事的迂憨無用之人,太子未必會心存感激,那把鋼針,未必是扎給賈皇后看的,可能是太子的真實心意。
賈皇后肯定也會琢磨太子到底還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